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意义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9-30 11:14:35
摘 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意义。方法:选取博罗县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检查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不同乙肝标志物的HBV-DNA阳性率、不同HBV-DNA含量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00%,均高于小三阳组的47.22%、HBsAg/HBcAb组的14.29%、HBsAg/HBeAg/HBeAb/HBcAb组的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DNA含量的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水平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乙肝患者HBVDNA能够反映病毒含量,但无法评估损伤程度,需与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以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判断预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乙肝标志物;肝功能;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对民众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乙肝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由于感染者缺乏典型症状表现,极易被忽视,造成更广泛的传播。临床诊断乙肝多依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以及肝功能指标,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但漏诊误诊率较高[2]。随着临床对乙肝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被逐渐用于临床[3,4]。HBV-DNA能够直接反映HBV复制强度,显示病毒水平含量,是临床诊断乙肝的重要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博罗县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2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3.87±3.61)岁;体质量指数43~8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68.23±4.58)kg/m2。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6]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能够配合相关检查。(3)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肝炎患者。(2)肝功能衰竭者。(3)伴有恶性病变者。(4)其他疾病导致的肝功能损害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检查HBV-DNA、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取5 m L空腹静脉血用于检测,HBV-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法,阳性:结果>1×102IU/m L。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一三五阳性为“大三阳”,一四五阳性为“小三阳”。肝功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和7180)检测,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乙肝标志物的HBV-DNA阳性率及不同HBV-DNA含量的肝功能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乙肝标志物HBV-DNA阳性率比较 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00%,均高于小三阳组的47.22%、HBs Ag/HBc Ab组的14.29%、HBs Ag/HBe Ag/HBe Ab/HBc Ab组的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乙肝标志物HBV-DNA阳性率比较 注:与大三阳组比较,(1)P<0.05。 2.2 不同HBV-DNA含量肝功能指标比较 不同HBV-DNA含量的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水平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HBV-DNA含量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5×102比较,(1)P<0.05;与5×102~1×106比较,(2)P<0.05。 3 讨论 H B V属于非细胞毒性病毒,会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以及乙肝疫苗普及,HBV感染率显著降低[7,8]。临床筛查乙肝多依赖乙肝两对半检查,HBV感染后乙肝两对半检查可出现多种模式,不同感染类型危害性存在一定差异,预后也大不相同,并不能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唯一指标,仅能进行感染类型诊断,无法检出病毒含量与肝功能损伤情况[9,10]。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HBV-DNA在乙肝筛查中被广泛应用,其能够直接显示患者病毒含量,特异性更高,在指导抗病毒治疗中发挥了突出优势[11]。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00%,均高于小三阳组的47.22%、HBs Ag/HBc Ab组的14.29%、HBs Ag/HBe Ag/HBe Ab/HBc Ab组的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三阳具有更强的传染性,病毒复制快速,应进行积极治疗。肝脏出现炎症反应时,HBV-DNA含量会随之升高,病毒含量过高会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因此,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有重要意义[12]。AST、CHE、ALT均为常见的肝功能指标,监测其水平变化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13]。本研究还显示,不同HBV-DNA含量中的CHE水平相当,但AST、ALT水平会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不断升高。表明监测乙肝患者HBV-DNA含量能够反映病毒含量,但无法评估损伤程度,需与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以更准确评估病情及预后。分析其原因为乙肝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单纯的HBV-DNA检测仅能反映病毒复制情况,无法判断损伤程度,为提升诊断准确性与全面性,应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指标,从多方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以更好地评估病情进展情况及患者预后[14,15]。 综上所述,HBV-DNA、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能够准确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情况,判断肝脏损伤程度与病情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意义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