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价值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9-30 11:13:34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以患者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值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检验结果。结果: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阳性率、灵敏度分别为92.86%、98.57%,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76.19%、85.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特异度(57.14%)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特异度(6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中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必要时可二者联合应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应用价值;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疾病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判断疾病[1]。现今,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应用十分广泛。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势,但易受到仪器系统性误差、操作人员专业水平等因素影响,使检验结果偏离实际情况,出现漏诊、误诊情况[2]。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是诊断血液病的基础方法,能够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男性57例,女性2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5.37±3.69)岁。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近期未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2)可正常沟通。(3)无严重肝肾脏器性疾病。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伴有急性传染病。(4)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5)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 L,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中,充分混匀,保存在室温条件下待测。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采用库尔特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予以检验,严格依据相关说明书执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取1滴血液样本放在载玻片上,晾干后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液进行血液样本染色,之后向血红细胞膜上滴磷酸盐缓冲液,保持10~15 min,之后冲洗载玻片,晾干后用双目光学显微镜予以观察。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值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检验结果。阳性判定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任意一项计数异常即为阳性;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任意一项数目及形态异常即为阳性。红细胞正常参考范围2.0~6.0×1012/L,白细胞正常参考范围3.0~15.0×109/L,血小板正常参考范围60.0~300.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血常规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阳性率、灵敏度分别为92.86%、98.57%,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76.19%、85.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特异度(57.14%)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特异度(6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血常规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n)] 注: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比较,(1)P<0.05。 2.2 两种检验方式中各项指标检测值比较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中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验方式中各项指标检测值比较 注: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比较,(1)P<0.05。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通过分析血细胞数量与形态,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4]。血常规检验方法非常多,早期主要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但二者检验的临床价值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5,6,7],为此,应进行深入探讨。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在显微镜直视下对细胞数量及形态予以观察,具有检验准确性高的特点,但需要检验人员逐一观察血液样本,不仅耗时比较长,还会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所以,临床应用局限性比较大[8,9,1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利用仪器设备对细胞形态与分类进行观察,检验速度比较快,极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使得检验结果并不准确,存在漏诊、误诊情况[11,12,13,14,15]。本研究表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阳性率、灵敏度分别为92.86%、98.57%,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76.19%、85.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值分别为(25.40±1.97)%、(10.87±1.33)%、(0.90±0.15)%、(3.30±0.56)%,均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红梅[16]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由此说明,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准确性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二者各具优劣势,可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检验方法,必要时可二者联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必要时可二者联合应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价值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