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8-07 21:51:07

语文只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来使用的 ,它不是指代语言文字 ,不是交际工具,它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大一语文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上所述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浅谈;语文综合;学习

  正是基于以上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实现对我们课本中关于“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有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我们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都有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栏,用编者的话说那就是“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旅行中一次探险活动,假如我们教师忽略其在活动中作为精神探险的教育意义,也就是一种失责,也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机会。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众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的目的出发来进行设计的。它提倡的是跨领域学习,及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习。

  二、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课外次源的收集及开发

  这里包括两面个主面,第一是教师自身对课外资源的收集与开发。第二是学生自己利用自己与生活接触的机会对课外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除了课内资源,诸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等到外,还有许多可利用职权的课外资源,诸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等,以及其他学科中撒落的点点滴滴,各种知识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综合性学习中的珍珠、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记载,学会思考,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去整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交往中,社会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可能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材或话题,国这我们始终外于人生的旅途中,而语文学习本身除了指导学生领略一代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气执和雄才大略之外,同时我们可以欣赏冀冬天的美丽。如,当我们学生欤邻居交流时,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揣摩周围人神态、动作、语言、生活习惯,以此增强自己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他们与我们名家笔下的某些人物的关系,也就是既要学会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又要学会从生活中窥视语文。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是把课本知识转化自己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既获取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能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我们语文学习也同样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上所述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我简单的走出课堂,搞一次秋游、春游或参加集体活动之类的实践。我们每们语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当前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学习课题是,因为它有三项活动可供选择,分别是“――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要求列举十位心中的偶像并配一二百字的简介;二是“丰功伟绩到外传扬”要求选一两位喜爱敬佩的历史人物,讲友谊赛其事迹,总结其品质;三是“豪情满怀吟育华东地区章”,要每人选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从三项活动看,都偏重于让学生从历史资料古文典籍中去寻找“风流人物”,通常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历史故事中去寻找,致电图书馆去检索,或是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诸如“历史英雄或英雄故事”等去检索一下,可能不需要太大影响的人物的效果。其实就目前中学生知识储备来说,有的学生不查任何资料可能也能完成这项工作,但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学生的热情不是很大,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而是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把调查对象略加修改,要求学生去调节器查打听我们地方上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指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探险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险究;二是要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结果取徒刑了许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收获。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我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让其价值在活动家中徒刑到充分的体现,首先教师必须能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尤其是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突出他们参与性与进步性。多加鼓励,并从鑫方面加以引导,其次,介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及帮助,让他们以各自的爱好和兴趣、地域等不同方式组成小级,也是十分有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存同求异,鼓励创新,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学生是相似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发现相似之中的差异并进行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思维的求异,以此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和科学创新思想的一个环节,确实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重视,它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我们每位同仁做一个有心人把培养学生的探究创瓣意识,提高学生装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师应尽的天职承担起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科书(七―九年级人教版)

  [3]《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篇二

  走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注重课程导入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设问,让学生勤思考多练习。此外,还要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让学生选择认可你并因此喜欢上语文课。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兴趣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次课下,学生跑来问笔者:“老师,你说学习语文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话,写文章!”

  是啊,简单说,语文的作用就在这里,每位语文老师都力争让自己的学生练就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好诗文……

  可是,课堂上,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有时,面对教师的提问,很多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回答的是懒洋洋的一句:“是――”。作为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气力才备好的一课,而在课堂上同学们竟然用这种语气和神态对待,肯定是比较苦闷和焦虑。

  看过一个小故事,其中有一句话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确实,办法很多,而困难只有一个。可是,好办法在哪里呢?

  偶然一次阅读,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使笔者茅塞顿开。他说,“我们做教师的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学生。”是呀,为什么不改变自己,而要去埋怨学生呢?

  于是,笔者改变了教学策略,课上、课下注意去关心学生,观察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一些共性:他们懒得上正规的语文课,而喜欢理化实验课;他们很少在语文课上表现,却很爱看故事书;他们只喜欢读语文书,却不爱上语文课。笔者不禁眼前豁然一亮:理化的实验他们喜欢,语文课实践难道不会让他们喜欢吗?于是,笔者把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光锁定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上。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读书日那天,笔者在班里也展开了一次《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并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读书课”的日记,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这次日记学生们写得非常成功,突破了以往的“半篇”现象,有话可说,观点鲜明。班里公认的写作“困难户”琦琦说:“没曾想我也能写那么长的日记了。”

  七年级下“成长的烦恼”这节实践课,同学们都当上了小记者。教师提醒他们,采访不同身份的人,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记下对方的语言和动作,展示课上,学生们都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示了自己的采访作品,并且还谈了这一次采访的感受。一向寡言少语的新新说:“采访可真不容易,还真得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我去采访邻居王奶奶,当时她正在园子里锄草,我一本正经的走到她跟前说:‘王女士,我采访一下您,您老人家最大的烦恼是什么?’王奶奶白了我一眼说:‘什么银饰铝饰的,有话直说,别跟我转。’弄得我非常不好意思。”谁能说这不是一次成功的语文之旅呢?他们会说了,也会做了,而这些正是语文学习的终级目标!

  也许这种课程让学生得到的大多是隐性的,不像知识性课程那样能有显著的收获,但常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惊喜,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叹。巴金的散文《日》、《月》这节展示课上,云云对《月》的朗读堪称是“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的人低回诵咏,听的人欲歌欲泣,这就是长期背诵优秀诗文,精彩语段带来的好处――烂熟于心,内化为己,方可形成较强的语言感染力。

  通过多次的语文综合课的训练,笔者班中的作文质量和三分钟演讲的效果,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文时,懂得如何运用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知道了写人物时要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如芳芳同学在《黑夜中的光明》一文中写到的“那是一个漫长的夜,外面的风无情的呼啸着,显示它的威猛”。这里的“漫长”写出她焦急等待天明的心情,而“无情”、“呼啸”、“威猛”则又写出了天冷风大的恶劣情景。

  那时文中的主人公正肚子疼,宿舍楼里又没有厕所,又是冬天的深夜,想出去,可是楼门又锁着,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没办法只能去找舍务教师。这时她又运用了细节描写来突出老师的温柔与慈爱,文中写到:“老师慌忙起来,也没多加几件衣服,穿着夏天的拖鞋就跑了出来……看我不动,就拉着我的手说:‘走啊,看什么呢?’”她观察得很仔细,用“慌忙”“没多加衣服”“穿着夏天的拖鞋”来表现老师因“我”而紧张的状态,用“拉”“走”“看”等动作词语来体现老师的和蔼可亲。由此可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语言丰富了,文章也就精彩了许多。

  三分钟演讲进步得更快,以往走上讲台是扭捏、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现在已是落落大方,自然谈吐。笔者班中的雯雯同学,上课从不爱举手发言,平时与老师或男同学说话,就会满脸通红。通过口语交际活动的锻炼,现在不仅能够坦然地与所有同学和老师交流,台前的三分钟演讲也讲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语文实践课,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们,而放飞他们梦想的主途径也就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我们现在有着这样的信条:“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相信这些做法会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中享受知识,茁壮成长。

  放飞梦想的时机已趋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综合性学习的舞台会更加宽广,学生会打开语言的匣子,不拘一格地独抒性灵。放开手吧!让学生在自由“搏击风浪”的过程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