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本站论文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请关注权威期刊网毕业论文栏目。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当前,在会计准则制定上,无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新形势,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引入,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但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完善。
公允价值的应用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反复阶段,这次使用同1998年相比,范围有所扩大。但这并不表明公允价值将会在我国实际中得到全面的应用,更不表明我国也具有全面采用公允价值的环境。如何利用国际研究成果指导和评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是我们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鉴于基于这样的问题,选择了本题作为我的论文题目,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
对于公允价值的含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2000)。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
作为国际会计界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公允价值概念的明确和推广应用,目前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由“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如何更好的运用和完善”方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也已在超过40项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或鼓励报告主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格。2006年11月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稿(DP),可见公允价值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引入阶段、回避阶段以及重新提倡的阶段,在国际上对于公允价值广泛应用之际,我国各个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2007年以前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尚处于基本理论研究的阶段,主要对公允价值涵义及其计量属性争议,有三种观点:1、认为公允价值不是新的计量属性;2、认为公允价值是新的计量属性;3、认为公允价值不是计量属性。谢诗芬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中指出,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及现值并列为基本计量属性,突显了其重要地位。
公允价值在准则中显出重要的地位,但并不能表明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表明其应用需要一定的土壤,我国是否有环境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仍然值得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及如何借鉴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者在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的建议主要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以及公司高层人员的培训,加强公允价值相关理论的研究,完善外部市场环境。本文结合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对公允价值在新旧会计准则运用中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中的进步和不足做出评价。
三、基本思路及研究内容
论文框架:
1.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公允价值概述
2.1 阐述公允价值的概念
2.2 公允价值的特征
2.3 公允价值的理论发展
2.4 与其它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3.1过去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3.2现在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体现
3.2.1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会计的背景
3.2.2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3.2.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3.2.4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慎重的
3.3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比旧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比较
4.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与国外的异同
4.1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应用
4.2公允价值在我国与国际上应用的比较
5.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的研究
5.1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
5.1.1 公允价值应用的选择问题
5.1.2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5.1.3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问题
5.1.4 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问题
5.2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5.2.1积极参与公允价值的国际研究
5.2.2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5.2.3 制定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5.2.4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以及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的监督机制
5.2.5培养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论:本课题文从公允价值的起源、发展入手,全面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特点、计量基础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公允价值国外以及在我国相关准则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运用中的影响、障碍及未来发展。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与厘清,以便今后更好的应用。
本文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于其理论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公允价值理论正是由于其面向现在与未来、面向价值、面向市liuxue86.com场,它可以解决决策导向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决策。第二,应认真研究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公允价值理论在现阶段还有很多尚待完善的方面,如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等。这些理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研究并解决,公允价值的应用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尽管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学识和时间,论文仍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此外,由于本人的知识结构所限,这也必将对公允价值问题的认识有所局限。这些都有待于以后的深入研究。
四、工作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文献(按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刊期及时间列出)
[0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02] 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03] 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新旧对照[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
[04] 路晓燕.公允价值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2006(3)
[0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4
[06] 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M].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1,课题来源: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