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SCI论文发表技巧
SCI论文发表技巧
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士带来不少荣耀。当然了,对博士研究生而言,SCI的IF是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毕业的保证。前期在论坛上看到博士毕不了业,对导师以死相逼。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纸论文。发表SCI论文真的有那么难吗?
笔者看来有实验结果SCI的教授们的“首次报道”类的结果。如果你的试验结果可以组织成一个合理的以去SCI论文投稿。
1.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前期要阅读大量文献,读完后一点儿印象都没有。考文献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乱引用。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采用Endnote管理文献,采Endnote手写。使用Endnote很简单,Endnote找一个相同的参考文献模板引用。Cell的文献文献格式与其相同,你只需要在Endnote
阅读了大量论文,需要着手写论文了。写作论文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详细阐述方法与步骤即可。结果与讨论也非一般辅以图片说明。试验图片一定要清晰,否则审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你可以拼错一个单词,但是图片不可讨论就是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进一步探究。SCI期刊的讨论不
投稿时首先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你的工作对当前研究有什么意义。期刊是读者交流的主渠道,很多科学家在从事类似研究,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困扰着他们,如果你的研究能对这些困扰提出一个论据,哪怕是一个细小分支。你的这篇论文也可以投一篇IF较高的期刊。如果你对信号通路进行综述,除非是该领域的大牛进行综述,否则该综述不可能被收录,因为信号通路这一领域很难解释一个所以然。如果能解释所以然,这篇文章可以在Cell上发表。
3. 选定期刊
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选期刊怎么选?在 Google上搜索?那真是海底捞针了!我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
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可以投稿到1分的期刊,那么你就在IF为1的期刊列内搜索,找到生物学、医学、药学领域的期刊,一次多找几个。然后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去看该期刊的征稿范围(Scope),确保范围准确。
4. 在线投稿
现在 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第一次投稿由于不熟悉投稿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每种期刊的系统不同,但是原理是相通的。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后续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邮箱进行,所以邮箱一定是常用邮箱。这个很重要。
5. 文章审理
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后者将
当然有些期刊存在3!
两优评
恭喜你,你的论文进入到了minor revision(小修)!当然不能大意,有些进入到这一环节也被拒稿的。发表应该没问题
一优评,一差评
这是常见的,称之为manor revision(大修)
revision或者直接发表。如果不符合要求,你的结果就是拒稿。两差评
但实际上可能性不大。你需要转投其他稿件了。 (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能。
6. (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期刊一般会有稿酬,一这笔费可以给他们买点儿礼物。导师会顺水做个人情,告诉你这个钱!有彩页的要交钱,费用不
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
篇二:SCI投稿全过程信件模板与相关内容(2013版)
SCI投稿全过程信件模板与相关内容
1
2 很好的博客链接 ................................................................................. 2
SCI 投稿全过程信件模板一览 .................................... 2
2.1 一、最初投稿Cover letter ................................... 2
2.2 二、催稿信 ................................................................... 3
2.3 三、修改稿Cover letter ................................................................... 3
2.4 四、修改稿回答审稿人的意见(最重要的部分) ........................................... 3
2.5 五、文章接受后可以考虑感谢一下负责你文章的编辑或主编(根据需要) ................................ 5
2.6 六、询问校稿信件(如果文章接受后时间较长) .......................................... 5
2.7 七、文章校稿信件 ................................................................... 5
SCI投稿信件的一些套话和模板 ........................................................... 6
3.1 一、投稿信 ..................................... 6
3.2 二、询问有无收到稿件 ...................................................................... 6
3.3 三、询问论文审查回音 ............................................................................ 7
3.4 四、关于论文的总体审查意见 .............................................................. 7
3.5 五、给编辑的回信(很多方面的套话) ............................................................ 7
SCI论文投稿常见句型和优美句子1000句 ..................................................... 9
英文论文投稿前应该进行的28个细节检查........................................................ 9
中科院博士谈SCI论文投稿步骤及经验总结 ...........................................11
6.1 (一)投稿程序 ........................................................................... 12
6.2 (二)投稿经验总结 ........................................................................... 13
SCI论文写作实战技巧 ................................................................... 14
SCI期刊稿件的准备与投送 ........................................................... 15
8.1 稿件的准备 ..................................................................................... 16
8.2 首页或投稿函(cover letter) ......................................................... 16
8.2.1 著作权声明(authorship responsibility and con-tributions) ......................... 16
8.2.2 版权转让许可(license for publication) .......................................... 17
8.2.3 文章类型/栏目(article type) ................................................. 17
8.2.4 基金和资金资助(funding disclosure) ............................................ 17
8.2.5 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 18
8.3 电子文档的准备 .................................................................... 20
一年三篇IF大于7的牛人告诉你怎么写SCI ............................................... 20
9.1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 20
9.2 二、论文写作要点 .................................................................. 21
9.3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唐朝枢)................................................ 21
9.4 四、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 ...................................... 22
9.5 五、关于写英文文章的秘诀 .................................................................... 22
9.6 六、写论文的技巧 ........................................................................... 23
9.6.1 优秀论文的要素 ...................................................................... 23
9.6.2 优秀论文的误区 .................................................................... 23
9.6.3 写文章的条件 ............................................................ 23
9.6.4 写论文的要点 ...................................................................... 23
9.6.5 Reviewer Check List ........................................................ 24
3 4 5 6 7 8 9
9.6.6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 24
9.7 七、论文写作技巧 ....................................................... 24
9.8 八、优秀论文结构范例 ........................................... 25
9.9 处理被拒 ................................................................. 26
9.10 常见问题 .............................................................. 26
1 很好的博客链接
http://www.Antpedia.Com/?Uid-955-Action-Viewspace-Itemid-74015
(含多个连接,“SCI论文投稿常见句型和优美句子1000句”)
2 SCI 投稿全过程信件模板一览
2.1 一、最初投稿Cover letter
Dear Editors: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Nam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ts in the submission of this manuscript, and manuscript is approved by all authors for publication. I would like to declare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was original research that has not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 and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n whole or in part. All the authors listed have approved the manuscript that is enclosed.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 (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创新性). I hope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Journal Name”.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possible reviewers for your consideration:
1) Name A E-mail: ××××@××××
2) Name B E-mail: ××××@××××
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of our manuscript, and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comments from the reviewers. If you have any querie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at the address below.
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2.2 二、催稿信
Dear Prof. ×××:
Sorry for disturbing you. I a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my submitted manuscript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 although the status of “With Editor” has been lasting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since submitted to journal three months ago. I am just wondering that my manuscript has been sent to reviewers or not?
I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pend some of your time check the status for us. I am ver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on the reviewer’s comment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2.3 三、修改稿Cover letter
Dear Dr/ Prof..(写上负责你文章编辑的姓名,显得尊重,因为第一次的投稿不知道具体负责的编辑,只能用通用的Editors):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w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us an opportunity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we appreciate editor and reviewers very much for their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We have studied reviewer’s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revision which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We have tried our best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Attached please find the revised version, which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to you and reviewers for comments on our paper.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2.4 四、修改稿回答审稿人的意见(最重要的部分)
List of Responses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nd for the reviewers’ comments concerning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 Tho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Revised portion are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correction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lowing: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1.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
2.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
逐条意见回答,切忌一定不能有遗漏
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下列几个礼貌术语可适当用用: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negligence of ……...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incorrect writing ……...
It is really true 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
We have made cor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We have re-written this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
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
Considering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 we have ……
最后特意感谢一下这个审稿人的意见:
Special thanks to you for your good comments.
Reviewer #2:
同上述
Reviewer #3:
××××××
Other changes:
1. Line 60-61, the statements of “……” were corrected as “…………”
2. Line 107, “……” was added
3. Line 129, “……” was d
××××××
We tried our best to improve the manuscript and made some changes in the manuscript. These changes will not influence the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the paper. And here we did not list the changes but marked in red in revised paper.
We appreciate for Editors/Reviewers’ warm work earnestly, and hope that the correction will meet with approval.
Once agai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2.5 五、文章接受后可以考虑感谢一下负责你文章的编辑或主编(根据需要)
Dear Prof. ××××××: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work and consideration on publication of our paper.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to editor and reviewers.
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2.6 六、询问校稿信件(如果文章接受后时间较长)
Dear ×××:
Sorry for disturbing you. I a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our accepted manuscript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 since the copyright agreement for publication has been sent to you two months ago. I am just wondering that how long I can receive the proof of our manuscript from you?
I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pend some of your time for a reply. I am ver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2.7 七、文章校稿信件
Dear Mr. ×××: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letter about the proof of our paper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Name”. We have finished the proof reading and checking carefully, and some corrections about the proof a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ries are provided below. Corrections:
1. In ****** should be **** (Page ***, Right column, line***)
2. In **** the “*****” should be “****” (Page ****, Right column, line****)
Answers for “author queries”:
1. *********************.
2. **********************
3. **********************
篇三:SCI论文指导(
(新手完全指导版——蓝鹰)
Sec1:选题、创新
一、先想后做:
1. 做研究之前,必须想清楚:结果能不能发表?发表在哪里?
2. 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所谓心中有沟壑! 3. 在未搞清―写什么、发哪里、自己研究与同类研究有何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 4. 继续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还不如不做!
5. 要想这样做,就得先看文献!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同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阅读文献及思考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
6. 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来解释,岂不是冤大头?
二、科学选题:
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科学研究选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我国一家权威科研机构不久前在国内挑选了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准备参与国际合作,但到美国后发现近三分之二的课题已经不属前沿,在美国很少有人研究。在高校,一些教师治学严谨、基础扎实,但科研成果不突出,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有关领域学术动态,不能选得合适的课题。 2. 课题要有可发展性。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系统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1998年有24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对自己论文高产的解释是,研究―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我院被SCI收录论文最多的杨新民老师从事凸性理论研究,该理论兴起于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进入高峰。作为新兴研究领域,该理论本身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同时该理论也可用来解决最优化方面的问题。反之,有人由于所接触的问题已处于该研究分支的末端,即使在该点上有所突破,也难持续发展。
借助工具选题:①查阅有关领域的检索工具,这些工具各高校都有;②了解SCI收录期刊所反映的科技动态,ISI期刊信息可从查获,也可从SCI印刷版每期A、D分册的来源出版物目录(Lists of Source Publications)查找,还可从ISI引用期刊报
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了解期刊信息,该文献有印刷版、网络版(JCR on the Web)和光盘版 (JCR on CD-ROM);③利用ISI提供的选题工具帮助,例如,能对正在开展的工作进行量化分析以保证用户科学研究同科学发展趋向一致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介绍有关最杰出人物研究状况、有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向的(ISI Highly Cited.com);④利用网上数据库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动态及有关资料。只要有心参与国际学术竞争,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课题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三、获得好的idea
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的是idea,idea的出台决定了科研水平和档次。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因此,获得好的idea是至关重要的。
1. 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通过几天或半个月的苦思苦想得到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idea,很可能是别人十几年前就做过的工作。但新手上路时重复一些经典实验以获得经验是很正常的。此外,科研要注重质量,千万不要为单纯地追求数量而令懂行的人嘲笑。如何获得idea呢?
A. 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B. 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C. 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D. 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E. 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2. 获得idea的两种途径:传统途径就是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非传统的途径是自己先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这样不会让以往的研究限制你的思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别人没作过的东西,也许不是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可能性。
3. 获得良好idea的基础前提:
A. 在科研前必须弥补基础知识,这是看懂文献的基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VIII》必看(先看中文版翟中和《细胞》王境岩《生化》赵寿元《遗传》朱玉贤《分子》;再看英文的Albez
《cell》赖宁格《biochemistry》还有经典的《gene 8》)。
B. 广泛阅读文献是支撑。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nature》《science》《cell》《PNAS》《JBC》《MBC》《Genes & Development》不放过,SCI-3分以上期刊应该耳熟能详!
C. 学会阅读文献,读懂文章。建议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中文只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其他不看;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先看标题,立即停住,问自己几个问题:(1)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可参考材料方法)?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2)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3)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
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4)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什么地方不完善?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一般来说,SCI-3分以下的文章只可能做了一部分机理,下面肯定有东西可做,关键是你自己要思考,去发现。
4. 长期作战持之以恒。做好上面所述要求肯定会有所谓idea,但过程艰辛,需长时间磨练,需要patience和passion。有天赋的人能考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院,北京中科院那几个所,北大、清华。耐心干5年,这些地方正为中国带来更多本土nature、science文章。
四、如何出牛文章?
1. 几点忠告:多看paper没有坏处;多找非老板的其他人,如其他教授,postdoc,前辈师兄等讨论,借鸡下蛋;可以动手的东西容易上手,比如软件等;找机会去开会,认认牛人,不发paper,做做volunteer,或者参加phd symposium之类。五主动参加seminar,自己讲几次看过的paper,最好自己组织一个topic拉几个师兄弟和postdoc参加,注意找几本教科书看看,打好基础。
2. 如何获得IDEA:
A. 需对研究的领域有一个全局性了解,按老板的话说是要有bird eye。
B. 要有bird eye,需比较全面地阅读本领域文章。读文章要其idea,总结成一句话,并用卡片记录好,分类整理。如果把别人文章的idea总结成一句话,就容易理解它的本质,也好作变化。
C. 读了很多文章后,可以写一个special study,将读过的本领域东西系统总结在一起,相当于你的综合理解,也就是bird eye看到的东西了。以后翻阅起来也相当方便。
D. 用心分析对于别人的idea,任何一个idea都有weakness;想办法解决它,那就成自己idea。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大牛的paper,无论他有多牛,他的文章总是在说一个方面,总有其他东西没有包括进去,把他的文章认真精读了,总会发现漏洞和不足或不全面之处,然后你就知道怎么做了。记住: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没有考虑完全的东西。
E. 时不时阅读更广泛领域的东西,扩大bird eye范围,对领域外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copy收藏,这个叫walk around a little bit,很多领域外的东西可以借鉴、学科交叉从而产生new idea。
F. 经常跟牛人、博士后或高年级博士等有思想的人(最好不是相同专业,而是相关专业或交叉学科)讨论,也容易出idea。再有就是,关注其他专业的书籍、杂志等信息,从中获取交叉创新idea
7 是从原文献中查到,而是从别人文献中发现的另一篇文献的数据);数据出错会导致文章的印象特差!此外,引用文献时注意防止造成抄袭的印象,即不要原文抄录,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描述。如果审稿人正好是文献的引用者的话,原文照抄的结果一定会很糟糕。
C. 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Introduction的高潮,因而要慎之又慎。阐述局限性时,需要客观公正评价别人的工作,不要把抬高自己研究的价值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工作之上(这是中文文章易犯的毛病),外刊论文写作万万不可如此,一定
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分析。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紧紧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需要注意文章的摊子不要铺的太大,要抓住一点进行深入的阐述。只要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篇好文章;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中文文章的特点是创新性要多要大,而英文文章的特点恰恰相反,深入系统的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就算相当不错。
D. 总结性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Introduction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至此,Introduction的写作算是大功告成。但是写完之后,还是要慎之又慎的仔细修改,琢磨每一个句子是否表达得恰当准确,这对Introduction的修改完善至关重要。
2. Methods:
Methods部分描述论文实验过程,这一过程的写作相对较为简单,但是需注意的问题不少,重要的在于完整和科学。完整就是实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要顾此失彼,遗漏一些重要内容。Methods部分可按实验对象、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方法等来组织行文。只要能在以下4个方面做到完整和科学的描述,相信写好Methods不是主要问题。
A. 实验对象一般是人、动物或一些组织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确;此外要注意国外刊物大多对牵扯到人或动物的实验都有一些特定要求,有些是不允许在人或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操作,这需要认真阅读投稿刊物中关于实验的详细规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可能会不接受评审或发表。
B. 实验设备,要对仪器型号、生产厂家、实验过程中的用途等作详细说明;实验设备之间的连接要科学正确,不要给人混乱或操作错误的感觉。设备使用时一些必要的步骤不可或缺,尤其是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特定影响的操作更要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Discussion中能够进行对应的分析。比如,一些设备在使用前要校正(calibration),有的要求每阶段实验之后都要重新校正,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详细说明你的操作步骤或校正过程,便于评审人分析你的结果。
C. 实验材料,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总体上来说要注意说明材料选择的必要性,也就是对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材料,最好有一定的说明。如果这点描述不清,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过程不成立。
D. 实验过程,就是清楚描述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一般要附以实验流程图进行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很多,有文字式的,有文字和示意图结合的,不同实验有不同做法。一般来说,可能后者多一些(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因为这样能使评审人对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如果示意图画得漂亮,还可以增加一些印象分。描述时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对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要描述清楚,不要造成实验过程混乱不堪的印象,因为评审人最终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描述得来的。
3. Results:
有人把Results和Discussion放在一起写,但是大多数论文都是分开的。这两种做法取决于文章的类型。如果你的结果在分析的同时进行讨论更加合适,并不适合单独拿出来分析(或者是那样做很困难,导致Discussion成为鸡肋时),合在一起是合适的;反之就应该分开
写。
A. Results的要求是翔实准确。准确是结果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伪造和篡改。翔实是提供最全面的分析结果,把一切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都提供给读者,不要故意隐瞒或遗漏某些重要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果不够翔实并不导致论文直接被拒,但结果的真实性被怀疑文章就肯定被拒。
B. 结果提供一般是表和图。不同杂志对图表要求不完全一致,应根据杂志要求分别对待。表格能清晰展示论文获得的第一手结果,便于后人在研究时进行引用和对比。图示能将数据的变化趋势灵活的表现出来,更直接和富于感染力。图表结合,能取长补短,使结果展现更丰富。目前,大家越来越喜欢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但杂志却要尽量限制图的个数;因为会增加排版的困难,版面费和出版社的支出也就会增加。因此,建议大家在提供图时,尽量用最少的图提供最多的信息,最多不超过8个。图片太多显得罗索和累赘,主编不会欣赏;必要时可用表格替代一些图。图片格式要求每个杂志不同,用tif格式较多,不推荐用bmp(jpg更不能用)。有人说用矢量图清楚些,其实和tif没什么区别,只要足够清晰就行。黑白图片可免费,彩色图片绝对要收费,而且价格不菲。
C. Results和Discussion分开写时,Results部分尽量不要涉及对结果的评论,最多是总结陈述结果就可以了。否则造成这两部分的内容重叠,显得累赘,从而对Discussion不利。结果的描述也要注意层次安排,要按照条理性要求分别描述,显得逻辑性较强。不要乱七八糟,降低论文的可读性。
D. Results中大多要提供统计结果。方差分析的结果形式要根据刊物的格式给出,有的要求对分析值、自由度和概率都要详细的给出,有的只要分析值和概率就可以了。概率可以用p=0.02或者p<0.03等形式给出,自由度的表达也有特殊要求。这些细节问题虽然关系不大,但是注意格式统一,不要乱七八糟各自为战。统计分析结果过多时,可用表格给出,具体可参照SPSS软件分析之后的结果。如果论文结果部分通篇都是统计分析的数据,会显得凌乱不堪,表格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4. Discussion:
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是最难写的两部分。Discussion之所以难写,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指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释实验结果。要写好Discussion,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步骤:
A. 选择要深入讨论的问题。Results中有的结果是重要的,有的则可一笔带过。选择合适的结果在Discussion部分进行深入讨论,是写好该部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可根据如下原则来判断:如果你的结果体现了实验的独特性,是其他研究中没有得到的,那这个结果就是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有些结果和前人的研究一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就应该一笔带过而无需深入讨论。Discussion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并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大和小是另外一个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区别、区别就是创新。
B. 对选中的问题按一定层次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说理要有根据、问题要讲清楚、讲透彻。选择的问题有时不只一个(多数情况是2个以上),因此要按一定层次描述清楚。一般来说,把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次之的放开头和末尾。放在中间能将评审人的情绪带至高潮,
篇四:sci文章服务合同书
SCI论文服务合作协议书
服务项目一:经甲方与乙方协商,甲方同意将以下业务内容交于乙方处理。
服务内容为:乙方依据甲方提供的材料撰写一篇SCI论文并投稿。撰写成稿需付人民币8000元,一个月左右完成并负责投出; 文章接收的基础上,影响因子(以最新,即2013年的为准)1分以内加3000元, 1-2分加5000,2-3分加7000,3分以上加10000分值.(题目会根据杂志社要求做出调整属合同范围内)
服务项目二: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付款方式:乙方完成论文写作,经甲方同意投稿后,甲方先支付乙方撰稿费用为:捌千元整(8000元)。待甲方收到乙方提供杂志社接收函截图和接收函转发信息,并确认文章录用实事后,5天内向乙方付清上述相应款项,后期甲方如需乙方协助乙方应尽职责协助甲方文章发表的相关事宜。
服务项目三: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编辑资料包括研究计划﹑实验方案﹑研究结果等,以便于乙方完成论文撰写,甲方拥有科研论文成果,该篇论文作者排名由甲方确定。基于业务保密之原则,乙方不得对任意第三方人透露甲方资料,不得转卖﹑剽窃、抄袭甲方的相关资料,以及泄漏客户私人相关隐私(包括姓名,服务单位,身份,联系方式等),做好让甲方相关信息的保密。
服务项目四: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两份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服务项目五: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同意,汇款方式如下:
开户名:
中国XX银行帐号:
开户行:
服务项目六: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决定本协议书在乙方帮助甲方完成文章的发表任务后,本协议书开始失效。
甲方(客户): 乙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工作单位:
日期: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公司地址: 日期:
篇五:怎么写SCI论文
SCI论文是基础学科科研成果体现的一种形式,也是理科博士生科研量化指标的一项硬性规定,一般高校理科博士生毕业的条件是一篇SCI加两篇核心期刊,或者两篇SCI。许多博士生延期毕业基本上都是论文不够,所以SCI论文对于大部分理科博士研究生来说,是三年甚至四年中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那么,怎么写SCI论文,怎样投稿,本人就我近一年内的一些体会写一点感受。我分为基础准备、调研、研究和运算、整理、投稿等五个阶段分别做简要介绍。
一、基础准备:要完成一篇SCI论文,基础准备必不可少。首先,你要有该研究方向必备的理论知识,否则原版的文献你根本看不懂,人家做的报告你根本就听不懂。这方面我准备得比较充分,研一一学年和研二上学期我选修了大量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并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做了相应的了解。对参考书上和文献上相应的公式,我都逐一认真地一一推演。当然,在看文献的过程中你还要去查找相关的文献,因为有些公式是从其它文献中引用而来,如果不查你根本就不可能推得出来。可以说,在研究生阶段,查阅文献和相关信息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二、调研:导师给了你一个课题后,一般会有一到两篇最核心的参考文献。首先你应该精读它们,如果做的是第一个课题,最好将人家的结果重现一下,用以验证一下你的基本,另外也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当然,在精读这一到两篇文献的同时,你可能也要去查阅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一般到你真正深入调研时,可能你阅读的相关文献已经有二十篇以上了。
在调研的同时,你还要明确你的这个工作到底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是一个新问题还是老问题,如果是老问题则必须用新方法或新模型,你期待的结果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总之,你的工作必须是原创的(当然,review除外,但我估计还没有哪一个博士生牛到可以写review)。
三、研究和运算:研究目的明确后,下面就应该是研究的方法或模型了。我们专业主要是先建立物理模型,然后是大型计算,我们一般先建立基本的物理模型,然后用FORTRAN进行程序计算,因为有相当的偏微分方程是没有解析解的,只能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数值解。所以这一阶段其实是最枯燥的。我们一般用SSH或XWIN32连到系里工作站上,在工作站进行计算,结果如果不满意再调整模型输入参数,我的第三个课题计算过程大约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数据出来后,用ORIGIN或IDL画图,再与观测对比,如果符合得很好,即能自圆其说的话,你就快OK了。当然,这一过程极其艰难,中间还要不时与老板讨论,对模型进行一个小的调整或修正。
其它专业我不知道,反正我们专业如果你的计算结果与观测符合得很好,那就说明你的模型至少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再牛的referee也不会拒你的稿子。
四、整理:一旦你的结果很好时,老板就会告诉你,把你的工作整理一下吧。成文时最好规范一些,最好不要用WORD,太土了,都是做科研究的人那能用平常人用的软件呢,呵呵。现在科技文献编辑一般都是LaTex软件,这个软件学起来并不难,最大的特点是生成的PDF文件极其漂亮。每一个SCI杂志都有LaTex模板,你只要将相应的地方换掉就
可以了。可能在插图和编辑公式表格时麻烦一点,一般大约两三天即可熟悉它。我们专业文献一般分abstract,introduction, model,results, discussion, summary and conclusion, acknowledge, references, etc.
其中比较难写的是introduction 和discussion, summary and conclusion,中国人一般写这两部分都没有西方人写得那么简明。Introduction中先介绍与你的研究课题相关的其它人的工作,这一部分中一般要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然后简要介绍你的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及你paper的结构安排。Discussion中主要对你的结果做一些简单的讨论,比如你的结果可能预言一些什么样的现象,你的结果有些什么样的不确定性。summary and conclusion中一般会介绍你的工作的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得到了什么结论?除非你很牛,一般结论不能太肯定,may多用一些会更好。当然,还可以把你的结论与一些大牛对比,如果差不多的话就会更加使得你的paper被accepted 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如果你是第一次用LaTex,插图(请注意只能插ps or eps格式的图)或制表将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不过这不冤枉,等你写第二篇文章时你就会轻车熟路了。
五、投稿:一般第一次投稿最好投母语非英语国家的杂志,我第一paper就投的日本天文学会杂志PASJ (impact factor 2.8),05年九月底投的,十月底收到审稿意见。改了半个多月后于十一月上旬投出,第二稿审稿意见十二月一日左右收到,有一个小地方要求改动一下。第三稿投出去后于十二月二十日收到接收函。在投递修改稿时一定要注意,
除了LATEX文件和图表等附件外,还要附一封cover letter(说明函),即对审稿人的意见要进行逐点回答。我的第二篇文章是背着老板做的,投到欧洲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A,impact factor 4.233),第一稿的水平实在不咋地,审稿人认真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议大家以后多投欧洲杂志,欧洲人真是很客气)和意见,我改了十天左右就投出去了,并要求编辑进行约一周的快速审稿,审稿人对我进行了批评,认为我这么急于发文章并没有对文章进行认真的修改,我把文章摆了半个月后再花了约半个月认真修改后,审稿人在第三稿审稿意见中很满意,只要我将结论中几句话稍稍修改一下就可以接收了,并表明只要编辑审阅可以了。第二篇文章大约花了四个月,这就是背着导师的代价。第三篇文章是今年3月9日投出的,6月2日接收,这个速度相当快了,投的是我们专业的头号杂志,美国的天体物理学杂志(ApJ, impact factor 6.3)。第四篇文章6月10号投出的,投的英国的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 impact factor 5.4)。9月1日接收,前后也是三个月左右。 一篇文章可能被接受的条件:第一:文章的内容要让审稿人surprising一下。第二,你的想法的新颖性也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你的文章如何从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也可以说成是想问题的角度不要墨守陈规!
目前我投的四篇文章都没有碰到拒稿的情况,可能我的运气较好。当然,拒稿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你的文章对该杂志并不适合。二是referee认为你的研究没有什么价值,或者没有什么新意。如果是前者,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杂志重投即可。如果是后者,要么
重换选题,要么你确信你的研究有价值,可以向编辑提出更换referee, 我们系就有这种情况,并且文章后来还较快地被接收了。 至于文章的版面费的问题,大部分国外杂志都有,也有少数没有的,如果老板经费多,还是选本专业顶级期刊发,就不管钱的多少了。比如我发的ApJ,版面费一页120美金,还是挺多的。但是我的第二篇和第四篇文章都不需要版面费。另外,博士生期间也有科研经费申请,江苏省每年六月底就有研究生创新项目申请,时间是六月份,大约150人左右。今年我就申请到了3万元的科研基金,好像学校还有配套的3万元,这样的话经费够你用的了,买书,出差,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