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_中国现代医学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28 21:31:05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现代医学杂志》核心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不是核心期刊。是北大中文核心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R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医学科学院学报 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州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24。江苏医学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医科大学学报27。适用医学杂志28。山东药学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3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 医学与哲学 。 人文社科医学版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返回目录页 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卫生统计 工业医学杂志 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卫生经济17。消毒学杂志 计划生育学杂志 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妇幼保健 学校卫生 血吸虫防治杂志 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 R2 中国医学 1。 中草药 中药杂志 中西医结合杂志 针炙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灸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时针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 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天然药物 R3 基础医学 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 免疫学杂志6。 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 心里卫生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 R4 临床医学 危重病急救医学 医学影像技术 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超声医学杂志 超声影像医学杂志7。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康复医学杂志 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全科医学 实用护理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输血杂志 实验诊断学 临床医学影响杂志21。

中国现代医学的起源

现代医学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古代医学中,古埃及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都曾辉煌一时,但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仍在扩大的却只有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中国各民族医疗实践的广阔基础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和希腊-阿拉伯医学以及印度医学有过交流。事实证明,中国传统医学总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新的营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前进。以习称中医的汉族医学为例,阴阳、五行和脏象、经络等学说把汉族人民的丰富医药经验组织成一个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不仅在近两千年中一直成功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而且不断地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现在有许多医学家正在探索中西医结合、互补共进的途径。这一切,《中国大百科全书》另有学科卷《中国传统医学》卷来介绍,这里不拟多谈。 古代医学中另一个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部分是古希腊医学。在一定意义上讲,罗马医学和中世纪阿拉伯医学都是它的延续,而现代医学则是对它扬弃的结果。古希腊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学派抛弃神学解释而力求在自然界和人体中寻求疾病的原因;这个学派重视临床观察,推崇预防,强调采取有助于机体自然愈复的措施。这些思想乃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历史根源。希波克拉底誓词中阐述的一些伦理学原则也仍为今日医生所信奉。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学派的人体研究则代表了早期的科学探索。但西方进入中世纪之后,迷信和封建窒息了包括医学在内的学术的发展。新的探索往往被视为离经叛道,而传统的东西,即便一再被实践证明为谬误,却仍被奉为圭臬,不容置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 14世纪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仅表示古希腊文化的复兴,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地中海沿岸一些城邦中,工商贸易的发展动摇了封建和神权的统治;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后,思想得到解放;知识逐渐普及到广大的世俗人群,过去受鄙视的工艺技术得到新兴知识阶层的关注。这一切为现代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医学领域中,先是科学观察和实验使人们开始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继而,临床观察结合病人尸体解剖所见,又把对疾病的理解置于人体病理的基础上,从此医学进入科学化的时代。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物质科学领先于生命科学,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学理基础和研究手段。物质科学的发展一直呈现着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局面。18世纪下半叶首先出现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社会需求促进对纺织机、动力机、冶金设备、交通设备等等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导致工业革命。反过来,工业革命又向科学提出更多的新问题,同时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更优越的条件。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科学的进步又带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和进化论都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实用分支领域──医学的进步更是同社会发展分不开的。到了20世纪,社会可以腾出更多的财力和人力用于医学领域。在物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和工农业的进展基础上,医学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我们今日享受到的现代化服务,如抗生素、液体疗法、新型手术等,大部分是20世纪的成果。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例如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这也是本卷的主要内容。医学的再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这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飞跃发展,带动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在本卷中为基础医学立有分支,而且论述一般疾病的条目也都联系基础医学的贡献。

近代的医学人物有哪些?

1、伍连德:中国现代医学第一人 伍连德,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0所,还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2、刘瑞恒: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 刘瑞恒(1890~1961):字月如,直隶南宫人。他于1903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906年未毕业即送美留学,入哈佛大学读书。他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首批哈佛大学留学生之一。 3、高士其:中国近代和现代化学,细菌和病毒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旁和金钱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4、王世真:中国近代和现代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一2016年5月27日):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40年代开始,王世真对甲状腺素做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5、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中国的第一个肝脏模型 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 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当代医学观念特点有哪些?

当代医学处于一个好的时代,也处于一个充满矛盾、挑战的时代,即医学的悖论。这种悖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期望寿命延长和死亡率降低,而与之伴随的事病痛和伤残的扩展以及经济代价。 二、人类越健康,同时也越担忧健康。这种担忧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饮水是否安全,呼吸的空气是否洁净,食品是否转基因等等。 三、受后现代思想影响,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持质疑态度,在临床治疗领域,虽取得的效果令人振奋,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下降,医生的荣耀感在减弱。 四、人们更多地是在关注医学成果,而很少留意不如意之处,特别是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如抗生素滥用问题,这些问题始料未及。“我们乐观地相信人类可以掌控世界,通过所谓的科学技术来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这种思路现在值得重新考量。”张大庆说。 五、一些疾病如哮喘或成人型糖尿病的成因,是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关联很大。而这类关联是结构性的关联,只有付出了惨重代价,才会自觉改变。 六、现代医学越发达,人们反而对替代医学越有兴趣。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最终面对的问题都不是一个科学问题。现在很多病人选择在医院度过最后的历程,医生不能用科学解决这一问题,而是可以有很多选择,帮助病人度过最后的历程。 在这样一个“悖论”的前提下,医学人文强化、深入贯彻到日常工作和研究中则更显重要。 医学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是“人”学 在受益于现代医学成就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医疗保健实施的不均衡。张大庆认为,医学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之一 , 而医生职业也是最富有人情味道的。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 , 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这一传统随着自然科学进步的冲击。 “医生 , 不能过份依赖高新科技而忽视对医学本源的探求和对医学人性化的追求。”床旁的医学正在变成实验室里的医学 , 一些医生只见“病”不见“人”、只见器官不见心理的问题几乎困扰着全世界 , 也一直是医务界、教育界非常重视的课题。1967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成立之时 , 其医学人文学系就开始运转。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多有建树。有专家指出 , 文学与医学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既是艺术之神 , 也是医学之神。中国医学大师也有“心不近于佛不可行医 ,艺不近于神不可行医”的教诲。张大庆强调 ,“在技术理性的时代 , 我们需要医学显示出更多的人文性和敏感性 , 我们希望通过医学人文教育的医生不仅是人道的、伦理的和敏感的医生 , 而且也是医学学科的鉴赏者 , 评价临床判断的艺术家。” 医学是 “人”学,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与人文性质不可分割。虽然它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 , 但是最终目的应该是社会的,是以“人”为目的的。所以医学教育必须格外关注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熏陶。 随着现代医学基础的发展和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人文学科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引人关注。 “医学要回归人文”。在看一个病人、或者一个病症的时候,不仅仅看的是一个病症,而是一个整体的“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现代医学杂志》核心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不是核心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是统计源核心吗?要怎么投稿?

是统计源核心,如果你自己投的话,就投到杂志社邮箱就好了。但核心很难发的,可能半年都没个消息,如果你着急的话,可以去中国期刊库,当时我就是找他们帮我安排核心的,很快

中国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外科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中外科手术成就主要有心脏,支架能够换肝换肾。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