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昆明医科大学报》和《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哪个是正规杂志?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28 21:29:23

《昆明医科大学报》和《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哪个是正规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报,是学校宣传部办的校报,是报纸,不是杂志。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才是科技期刊,是杂志。记住,只有叫“XX大学/学院学报”的才是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好不好

昆明医科大学很好的。 高校类型: 医药 国家重点学科: 14个 隶属于: 教育部 院士: ---- 博士点: 1个 硕士点: 33个 学校介绍:   昆明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56年独立建院,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85年来,培养的10万余名高级医学人才扎根边疆,服务基层,为云南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现有呈贡(主校区)、人民西路、平政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82亩。有在编教职工6366人(校本部1591人,直属附属医院4775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745人,研究生2983人,留学生514人,成人本专科生23405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全日制高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11项。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创新团队2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临床医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   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部委级科技奖励124项。“十二五”以来,获得省级科技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46项,位居全省第三,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有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资质认定和认可实验室(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中心、基地等56个。《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是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建立了由4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43所实习医院、21个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和77个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组成的完善的实践教学网络,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第一、二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和附属口腔医院是云南省水平最高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和口腔专科医院。   学校与2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云南省“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招收国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学校。   学校重视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医学及相关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校地合作,开展教育、医疗、科技和文化对口帮扶,近年来获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省级园林单位、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是国家公共机构节约型示范单位和省级节水型示范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文科生能报临床医学吗

文科生不能报昆明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学制是五年,招生对象为理科生。 2016昆明医科大学普通本科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昆明医科大学简介: 昆明医科大学是云南省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56年独立建院,2010年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83年来,培养的10万名高级医学人才扎根边疆,服务基层,为云南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院校,1998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获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4年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035人(直属附属医院4448人,校本部1587人),校园占地面积1478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064.87万元,纸质图书183.2万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是全国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云南中心馆及中国学术期刊医药卫生文献检索一级站。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1281人,研究生2660人,留学生463人,成人教育学生27168人。有17个学院(部),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科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有省级重点学科16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硕士专业学位专业(领域)24个。 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部委级科技奖励17项,省级科技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99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省级科技奖99项。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国家资质认定和认可实验室2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3个。《昆明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行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建立了由4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医院、42所实习医院、18个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和41个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组成的完善的实践教学网络,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云南水平最高的三级口腔专科医院。附属医院一流的医教研仪器设备、一流的医疗和师资队伍、一流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一流的医学科研能力,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云南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2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9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云南省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首批招收国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学校。 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利用各类培训中心开展医学和相关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承担社会责任,与丽江、楚雄、昭通、德宏、迪庆等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9个州市签订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医疗和文化扶贫。近年来学校获得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是国家公共机构节约型示范单位。 学校正遵循“崇德、精业、团结、奉献”的校训,为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翻译成英文 求大神帮忙 感谢

陈亚萍, 邱开雄, 陈亚娟etal.,2012. 干巴菌抗氧化活性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 33(1), 40-42 Chen Yaping, Qiu Kaixiong, Chen Yajuan etal., 2012 dry fungus antioxidant activity.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33 (1), 40-42 傅四清, 杨丽源, 张玲琪et al., 1997. 干巴菌菌丝生长条件的研究. 食用菌, 19(6), 5-5 Fu Siqing, Yang Liyuan, Zhang Lingqi, et al., on the 1997 dry mycelial growth conditions. Edible fungi, 19 (6), 5-5 傅四清, & 张玲琪. (1998). 干巴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食用菌, 17(6), 28-29. Fu Siqing, & Zhang Lingqi. (199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dry fungus mycelium physiological property. China edible fungi, 17 (6), 28-29. 桂明英, 刘蓓, 朱萍et al., (2005). 干巴菌生态学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8(3), 325-327.. Gui Mingying, Bei Liu, Zhu Ping, et al., (200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cology of dry bacteria.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8 (3), 325-327.. 李丽娟, 王涛, 申元英et al., (2012). 干巴菌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6) Li Lijuan, Wang Tao, Yuan Ying Shen et al. (2012).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lephora ganbajun Zang on immune function of mice.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 沙涛,李文鹏,张亚平. 2011.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Zang)鉴定的PCR方法及其特异引物[P]. 云南:CN102041311A CN102041311A shatao, in Zhang Yaping. Identification of 2011. Thelephora ganbajun ZANG (Thelephora ganbajun Za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pecific primer thereof [P]. Yunnan 于富强, 刘培贵. (2002). 外生菌根研究及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生态学报, 22(12), 2217-2226 Yu Fuqiang, Liu Peigui (2002).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xogenous 2217-2226. Journal of ecology, 22 (12), 臧穆. (1986). “干巴菌”考. 食用菌, 4, 1-2. Zang mu. (1986). "Ganba bacteria test." mushroom, 4, 1-2. 王茜茜, 李军明, 王亚琴et al.,(2011). 静态顶空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测定云南野生干巴菌香气成分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11), 174-176 Wang Qianqian, Jun Ming Li, Wang Yaqin et al., (2011). Static headspace and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determination of Yunnan wild ganba bacteria aroma compon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11),.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