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技巧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的投稿须知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28 21:27:45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的投稿须知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逻辑性,有理论性和指导实践意义。 2.文稿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资料翔实、分析方法正确,语言精练、书写工整。 3.研究类文稿和综述、讲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临床经验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请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分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研究类文稿应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应采用结构式著录: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 4.文稿(可用复印件)要求打印在16开白纸上,字迹清楚,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数字请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请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图请用白纸单面墨绘,尺寸应较计划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请用光面纸印出,要求清晰、层次分明。图和照片不得折叠和出现划痕,背面请注明图号、作者、文题和上下向。 5.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 6.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后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时,作者可自行处理。 7.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许可。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修改,务请在来稿中注明。 8.来稿请第一作者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并附单位介绍信。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 9.来稿首页作者单位后请注明单位所在城市名称及邮编。此三项请列于首页正文下方,并用横线隔开。项目资助课题请注明资助单位及编号。为方便联系,请留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

百宝丹的《曲焕章求生录》

二书行世。1933年曲当选云南医师公会主席,他团结广大中草药工作者,积极组织医学研究,为全省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贡献。1938年“七·七事变”后,云南60、58军北上抗日。焕章出于爱国之心,愿为抗战尽一份力量。捐献三万瓶百宝丹给两军全体官兵,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了贡献。同年,国民党中央政府派专人将曲接往重庆,住在中华制药厂内,该厂系“四大家族”创办,令厂主焦易堂出面,以抗日为借口,百般要挟曲交出白药秘方,曲严词拒绝,被软禁在渝,因而抑郁成疾而死,终年58岁。焕章死后,其妻缪兰瑛继续主持大药房,生产百宝丹,直到解放,缪兰瑛将云南白药献给人民政府。从此“云南白药”为人民的健康发挥出更大作用。曲焕章的名字与云南白药(百宝丹)联系在一起,他的传奇式事迹永远在人民中传颂。(本文原载于邱纪风的《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

一、《伤寒论自序》质疑(《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07期P320)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人民医院 廖又明 《伤寒杂病论》原书早已亡佚。传之于世的《伤寒论》一书,学术界一般公认确系张仲景著作。然而,《伤寒论》之自序(以下简称《序》),恐非仲景原作。不信,请看以下疑点。 避 讳 《序》文首句云:“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东汉开国皇帝为刘秀,是时应避“秀”字讳。如“茂(秀)才异等诏”。前几版统编本科教材皆谓张机生活在公元150-219年,考其时系恒帝刘志(132-167),少帝刘辩(176-190),献帝刘协(181-234)即位之时,然《序》中“降志屈节”、“平脉辨证”,均未避“志”字、“辨”(“辩”与“辨”通)字之讳,并无改字、空字、缺笔之象。殇帝刘隆,《金匮要略》中用“淋”而不用“癃”,而《难经》则用“癃”而不用“淋”。说明仲景有避讳之例,而《序》文却不避讳,当非出自仲景手笔。 史 实 张机生卒年代有如前所述,今又有人说生活于二世纪中叶至三世纪中叶,而三世纪中叶为三国时代,其时战乱频繁,大疫流行。如曹植《说疫气》:“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曹操亦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建安七才子之一王粲的《七哀诗》云:“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均说明当时大疫流行之广,死证之多,而疟、利、霍乱等病死率应不在伤寒之下,可《序》中却言:“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气。”又观《伤寒论》文,死证并不多见。《序》中言:“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上古”一词实指汉代以前,仲景本为汉代,诚非自述之语气。 文 体 汉代行文用词委婉,常以“不幸”、“见背”、“不禄”表示人之死亡,且有“入境问禁,入门问讳”之礼仪,而《序》中却直言:“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又《序》中有“委付凡医”之语,“凡医”一词与《金匮要略》之用“中工”、“下工”亦不一致,若以为互文,本非一篇,毋须如此。此外,《序》中文字尚有不合之处,姑不赘述。 综上所述,《序》中实在破绽之处不少,颇疑此《序》乃他人所作,后人张冠李戴,妄题仲景之名。然而无论是自序或他序,所具唯物论观点仍应受到重视,不得因为非出仲景之手而否定其学术价值。 引用 河间金栋 2015/7/3 22:16 二、《伤寒论自序》考略(《中医药学刊》2004年第22卷第8期P1469) 杨佃会 刘一凡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山东济南//第一作者,男,1966年生,医学博士,讲师) 摘 要:对《伤寒论》仲景自序,学者聚讼纷纭。基本分三种观点:多说学者认为序为张仲景所写,但也有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全盘否定,还有一种即认为,序文大部分为仲景所写。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从序的源流入手,通过考证序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用,明确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认为《伤寒论》自序乃仲景所写。序之内容也很复杂,曹之概括大致有以下四种:1解释书名,交代卷数;④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经过;四介绍学术源流,评论得失;1/4介绍版本情况。当然,以上四点并不是孤立的,很多序文这四个方面兼而有之,只是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对《伤寒论》仲景自序,学者聚讼纷纭。基本分三种观点:多说学者认为序为张仲景所写,但也有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全盘否定,还有一种即认为序文大部分为仲景所写。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笔者从序的源流入手,通过考证序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用,明确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认为《伤寒论》自序乃仲景所写。 1、序之源流 考序之起源,可以上溯到屈原《离骚》,刘知几《史通·序传》指出:“(离骚)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主,此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当然,《离骚》毕竟是一篇楚辞,还不能说它是一篇真正的序文[1]。那么真正的序究竟起于何时?就传世文献来看,西汉已有不少序例,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就是一个代表。到了东汉,班固《汉书叙》、许慎《说文解字叙》、王逸《楚辞章句序》、郑玄《诗谱序》、高诱《吕氏春秋序》等都是很著名的[1]。所以说生活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遵从当时的生态文化环境,在其写成的《伤寒杂病论》一书写有序文是不易让人产生任何怀疑的。 2、序之位置 序是图书正文之前说明写作经过、刊刻情况、学术源流等内容的文字。序之位置古今不一。早起的序多附于书后,这是由写作时间的先后所造成的。写书之始,要从正文第一卷写起,一直写到最后一卷。只有在全书写完后才有可能回顾一下全书的内容,或交待一下写作经过,才有可能写序[2]。如上述所说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说文解字叙》等都是放在书后的。然而对于读者来说,由于序能揭示全书梗概,让读者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并能提示读书门径、激发读书兴趣,在读正文之前,首先读序是非常有益的。因此,为了方便读者,后来的刻书者或抄书者就把序移至书前。当然,也有一些序,至今尚未移至书前,人们常以“后序”名之。《伤寒论》自序恐也不能例外。 3、序之作者 就序之作者而言,分自序和他序。自序是作者本人所写;他序非作者本人自写,而由他人写成。在一些非医学古籍中,他序产生较早。据记载,晋代左思《三都赋》写好之后,不为人重,陆机甚至扬言要作覆瓿之物。后来皇甫谧写了篇序言,大加赞扬,张载、刘逵、卫权又先后为之注解,“于是,富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2]。综观古代医籍,象王叔和《脉经》、葛洪《肘后备急方》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均为本人写序,况且仲景当时学问淹贯,名噪一时,其书序毋庸找人代写,而是由自己写成是合情合理的。 4、序之内容 序之内容也很复杂,曹之[1]概括大致有以下四种:1解释书名,交代卷数;④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经过;四介绍学术源流,评论得失;1/4介绍版本情况。当然,以上四点并不是孤立的,很多序文这四个方面兼而有之,只是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细考仲景自序,有“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愤恨当时的士人之流不留神医药,只知追逐权势,并迷信巫祝。“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仲景目睹广大人民由于疾疫流行死亡惨重的情况,内心十分伤感,激起了他著书立说以拯救夭亡的愿望,并明确交待了写作方法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书名是《伤寒杂病论》及卷数是十六卷。象这种序文自己不写,难道他人更比自己了解写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529-547 [2]唐·房玄龄.晋书[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4,2377 [3]王聘贤遗稿,丁启后等整理.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4):24

省部级医学期刊有哪些?(急??)有论文发表

2007年核心期刊目录2(共485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肿瘤医学类 1、 中华肿瘤杂志 1948 0.8882、 癌症 1534 0.7073、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26 0.7064、 中国肺癌杂志 313 0.4445、 肿瘤 498 0.390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56 0.3527、 现代肿瘤医学 236 0.3308、 癌变?6?1畸变?6?1突变 240 0.2969、 中国肿瘤临床 1040 0.29110、中国癌症杂志 395 0.28511、肿瘤防治研究 436 0.28012、中国肿瘤 580 0.27513、肿瘤学杂志 196 0.19514、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362 0.13715、白血病?6?1淋巴瘤 151 0.131中医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0.796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0.7403、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0.579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0.5745、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0.5216、 中草药 3696 0.5197、 中国针灸 1125 0.466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0.426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0.39710、中药材 1192 0.3721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0.36612、针刺研究 332 0.33613、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0.319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0.27215、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0.24116、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0.23617、中国骨伤 487 0.22718、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0.2251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0.22320、天津中医药 209 0.212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0.20322、中国中医急症 322 0.1962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0.19524、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0.18325、中医杂志 1020 0.17526、中医药学刊 480 0.1692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0.1602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0.15729、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0.14230、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0.1283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0.1243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0.12433、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0.1043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0.044特种医学类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975 1.225 2、 中国内镜杂志 1919 0.8203、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861 0.763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82 0.710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620 0.6206、 介入放射学杂志 501 0.5917、 临床放射学杂志 1104 0.5278、 实用放射学杂志 1025 0.5009、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121 0.46210、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95 0.40611、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59 0.38912、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350 0.32813、医学影像学杂志 317 0.30814、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531 0.29315、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24 0.29116、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70 0.28217、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199 0.26718、放射学实践 389 0.25519、中国法医学杂志 214 0.21120、放射免疫学杂志 312 0.208生物学类 1、 遗传学报 1642 1.0502、 动物学报 1084 0.8673、 CELL RESEARCH 213 0.764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94 0.6715、 中国科学C 433 0.6446、 病毒学报 401 0.5897、 遗传 836 0.5358、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14 0.5289、 动物学研究 644 0.486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673 0.48211、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165 0.41112、中国病毒学 346 0.40413、动物学杂志 697 0.40114、生命科学研究 171 0.34315、细胞生物学杂志 223 0.25816、生物学杂志 233 0.1711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155 0.15618、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11 0.14819、生命科学 220 0.14220、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45 0.140以上数据摘自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年)

我在网上看到山核桃树枝与鸡蛋共煮可以有效治疗肿瘤,但是具体的做法不是太了解,比如说水与树枝的配比

  我在淘宝上的“森宝山珍堂”店铺给你查的,我在他家买过山核桃树枝。   用法:   将山核桃数枝或树皮剪为段,加水3-5倍进行蒸煮1-2小时,(与熬制一般中药方法完全相同)将熬制的水当茶饮用;   用量:   因系民间验方,且山核桃树枝及树皮有毒性,应根据个体适应情况。每次喝100-200毫升或以上,日服三次或不分次数。饮用时由少至多,逐渐加量进行,出现感觉口唇发麻、全身无力、恶心不适等其他不正常反映时,应停止几天服用,反映严重者应到医院诊治。参考经验说法:民间有说:“接近中毒量,即是见疗效的量”,实践中,中毒者康复为多(对此,虽有实例,但此文提供者不承担任何后果)   第二、 各案验方及使用方法   一、食道癌   1.山核桃树枝或树皮适量与鸡蛋同煮至鸡蛋熟后再将鸡蛋剥皮放入煮蛋水中浸泡3天。每日三次每次吃1个鸡蛋;喝其水;食道癌   2.核桃树枝(手指粗者)1 尺长,鸡蛋 2 个。将树枝切断,煎汤取汁去渣,用药汤煮鸡蛋,分两次将蛋吃完,山核桃枝水亦喝完;   3.将山核桃树枝树皮2-3斤,加水三-四倍,熬制1-2小时,剩余药剂水量约2斤,当茶饮用。不分时间和次数。每日约服入100-200毫升。5-7天用完   二、胃癌:   1、将山核桃树枝或树皮半斤,切碎,鸡蛋三个,煮后,每天吃煮后的鸡蛋三个喝汤;   2、胃癌:将山核桃树枝树皮2-3斤,加水三倍,熬制1-2小时,剩余药剂水量约2斤,当茶饮用。不分时间和次数。每日约服入100-200毫升。   2、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威灵仙、羚羊骨各100g,广木香、大黄各60g,金石斛、砂仁、炮穿山甲、山豆根、露蜂房、马鞭草、地骨皮50g、核桃树枝 100g,水煎服;   3、羚羊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威灵仙、黄芪各100克,大黄、木香各60克,核桃树枝、石斛、炮山甲、砂仁、山豆根、蜂房、马鞭草、地骨皮各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一丸,日三次。 (本方为中医陈长义治疗胃癌中晚期方,功能解毒散结,益气养阴)。   4、组成:木贼草60g,山药20g,核桃树枝100g,石斛20g,沙参10g,铁树叶20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10g,桂枝5g,炙甘草5g,枳壳10g,露蜂房10g。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   三、肺癌:   1、山核桃树枝1斤2两与鸡蛋12个(约1斤2两)同煎。,鸡蛋熟后取出,把蛋壳敲碎,再放入汤中共煮3.5-4小时(小火)即可。每天服用4次,每次吃一个鸡蛋,喝一碗(中碗)汤。煮一次可服3天(每天服4次)-6天(每天服2次)   2、山核桃树枝或树皮100克,草河车、女贞子、白花蛇舌草、淡竹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肺癌有疗效。   四、鼻咽癌方:   将山核桃树枝或树皮3-5斤(或树皮减半),加水3-5倍,放入锅内蒸煮1-2时,后将锅底余水当茶饮食,每日两次,每次100-200毫升,7-10日。   五、肝癌:   将山核桃树枝树皮2-3斤(或树皮减半),加3-5倍,熬制1-2小时,当茶饮用。不分时间和次数。   六、骨癌   方药:四骨汤(《中医肿瘤学》)。肿节风30g,山核桃树枝30g,女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补 15g,续断15g,寻骨风15g,当归15g,自然铜10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   七、卵巢癌   山核桃树枝250克,鸡蛋1个。加水500毫升,煮核桃树枝20分钟,后去渣,用汤煮鸡蛋,每次1个,每日2次。本方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   八、喉癌   柳树枝或树皮30克,山核桃树枝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 泡茶频饮。患者共服药20余剂,临床症状及肿瘤和癌细胞均消失,病人获痊愈   九、肾癌   仙人掌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穿心莲10克,白花蛇舌草3O克,夏枯草30克,半枝莲30克,石见穿15克,山核桃树枝30克,红皮鸡蛋一二枚。水煎服,每日1剂。鸡蛋捞出,另食。(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据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1989)报告:某肾癌患者已卧床不起,病情危急,不能进食,肾区后背疼痛难忍,体重51千克,腹胀水肿。经用仙人掌、白花蛇舌草等复方治疗2个月余,症状好转,l天能进食0.6千克,体重增加12千克。服药3个月后能全逾上班工作。   十、宫颈癌   1、半枝莲30克、黄药子15克、山豆根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核桃树枝50克、龙葵15克、黄芪30克、淫羊藿30克、寄考3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中期宫颈癌;   2,山核桃树枝20cm长7根。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适用于宫颈癌;   3、松、柏、槐、桑、核桃树枝各50克,生军、甘草各30克,莪术60克,煎汤一大盆,熏洗坐浴。两方各lO剂。内服外洗各10剂,晚期癌症中毒症状迅速消除。呕逆除,食纳增,出血渐少。服至5剂后,腹痛、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均愈;   4、 山核桃树枝或树皮半斤,鸡蛋4 个。 〔用法〕加水同煮,蛋熟后,敲碎蛋壳再煮4 小时。每次吃鸡蛋2 个,1 日服2 次,,喝汤两次,00-200毫升,连续用20-30日。   十一、乳腺癌:   用山核桃树枝或树皮熬水后,在水中打入鸡蛋(荷包蛋)吃单喝汤,每日吃四只鸡蛋喝汤每次喝100-200毫升。   十二、淋巴癌   山核桃枝或树皮60克,鲜_人蓟6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3次。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