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时间和出版时间
评职称都是按刊物的刊期来算的,如果刊物是9月的刊,那就是9月的,哪怕是7月收的刊物。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8月出版的,都是违法操作的,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前拿到刊物而操作的。按相关规定,连续出版物一般为当月或次月出版,一般来说,月刊为每月15日出版,旬刊为每月5、15、25日出版,半月刊为每月10日、20日出版。概念职称论文发表,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用于评定职称。“论文”是指精深而有系统的学术文章,是课题研究、问题讨论的表达形式。论文发表就是专门对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发表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由于利益驱使,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假刊,发表论文前一定要认真鉴别,避免上当受骗。
年度发表论文与期刊出版物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24.80%,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1.781,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n/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090(扩展版2.777),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1.773,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index.aspx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1.278,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indexaspx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145,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http://www.kcdz.ac.cn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548,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http://www.yskw.ac.cn/ch/index.aspx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01,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http://www.ykcs.ac.cn/ch/index.aspx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42,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http://www.zgyr.ac.cn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496,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http://www.geomech.ac.cn/(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年度发表论著及出版期刊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http://www.geojournals.cn/),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20.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 网址: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n/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GEOLOGICA?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2.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 网址: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 网址: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index.aspx 《地球学报》(ACTA?GEOSCIENTICA?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2.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 网址: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矿床地质》(MINERAL?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2.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网址:http://www.kcdz.ac.cn/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PETROLOGICA?ET?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1.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0.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 网址:http://www.yskw.ac.cn/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矿测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 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 网址:http://www.ykcs.ac.cn/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中国岩溶》(CARSOLOGICA?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 网址:http://zgyr.karst.ac.cn/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OF?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1.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 网址:http://journal.geomech.ac.cn/ch/index.aspx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网址:http://www.cags.ac.cn 联系电话:010-68335853 传真:010-68310894
如何区分发表论文期刊级别?
发表论文的期刊分为六个基本级别: 第一级别(T类):特种刊物论文 是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是殿堂级别的刊物。发表的成果都是对各个专业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成果。每年全球的发行量也是特别少,含金量极高。 二级别(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 是指被SSCI、A&HCI、CSSCI以及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收录的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这是目前高校师生以及研究院所普遍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 第三级别(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 是指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它的论文水平含金量比A类低,但是也是代表着各个专业内重要的研究性论文。 第四级别(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 是指没有被CSSCI收录但是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论文。同样,在学科内有重要的影响,被高校师生普遍认可和投稿的期刊。无论你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博,都是可以考虑的。 第五级别(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 是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这一级别的论文,就有点水了,但是非常适合刚刚跨入研究领域的学生投稿。同样,这类文章在毕业、深造、评职称,都是得到认可的。 第六级别(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 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李玮的教学情况
(2003-2008年) (1)本科教学: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 ①民法学、必修课,42学时。 (2)硕士研究生教学: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对象(专业,年级) ①比较法、必修课,24学时,2003年至现在一直讲授,授课对象包括2002级、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 ②民法学、必修课,32学时,2001年到现在一直讲授,授课对象包括2002级、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和2007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3)教材:成果名称(证书编号),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作者排序 ①民法学(ISBN7-80114-6/t.2),九州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作者。 三、科研情况(2003-2008年) (1)编、著:成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作者排序 ①日本民法的精神(译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作者。 ②民法学专题研究(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作者。 ③比较法研究(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作者。 ④装备工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对策研究(国家重点课题)(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五作者。 ⑤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共中央党校重点课题)(著),新华出版社,2006年12月,第八作者。 (2)论文:成果名称,期刊名称,发表时间(?年第?期),作者排序,页码范围,是否为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 1.构建企业规范化、法制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第1期,独著,18-19页,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41-42页。 2.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的特点及借鉴,发表于《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独著,73-76页,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设立立法监督委员会,完善立法监督机制,发表于《党政论坛》,2003年第11期,独著,21-22页,核心期刊。 4.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援助,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63-67页,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5.论确认信用权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发表于《扬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47-50页,核心期刊。 6.全面认识理解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发表于《扬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57-62页,核心期刊。 7.论警卫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发表于《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第二作者,205-207页。 8.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价值原则及途径选择,发表于《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独著,42-44页。 9.论信用立法的价值取向,发表于《理论界》,2003年第6期,独著,126页、157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0.人事人才管理也要有法律观念,发表于《理论界》,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222-223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1.论西方发达国家区域扶持政策,发表于《科技和产业》,2005年第7期,独著,41-43、56页。 12.论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法律保护,发表于《科技和产业》,2005年第8期,独著,45-47页。 13.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表于《化工管理》,2005年第1-2期,独著,52-53页。 14. 中小企业要增强合同意识,发表于《企业技术进步》,2005年第2期,独著,28页。 15. 健全法律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表于《企业技术进步》,2004年第11期,34页。 16.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发表于《企业技术进步》,2004年第7期,独著,第一作者,37-38页。 17.论企业人才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发表于《企业技术进步》,2005年第3期,独著,28页。 18.营造良好政策法律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表于《企业技术进步》,第二作者,32页。 19.人的尊严和男女平等的展望——日本男女平等运动的发展历程,发表于《北京妇女》,2005年第2期,独著,29-31页。 20.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对辽宁的启示,发表于《辽宁经贸》,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26-27页。 21.完善我国立法监督模式的原则设想,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第11期,独著,14-15页。 22.非典事件与生命健康权,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第7期,独著,30页。 23.依法治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学习十六大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体会,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第3期,独著,14-15页。 24.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途径选择,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14-15页。 25.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的特点及借鉴,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10期,独著,31-32页。 26.强化法律意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48-49页。 27.“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经济区、开发区的地方立法研究,发表于《辽宁经贸》,2008年第9期,第一作者,32-33页。 28.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发表于《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10期,第一作者,50-51页。 29.中日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比较研究,发表于《比较法在中国》,2008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独著,291-300页。 30.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发表于《党的执政与和谐社会构建》,法律出版社,2007年全国党校政治学、法学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40-49页。 31.私人古建筑的修缮要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文物局课题),中国文物报,2004.11.10③ 32.诚信乃打造名牌之本,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11.6④ 33.中小企业要增强合同意识,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1.26③ 34.规范化、法制化:企业人才管理的必由之路,中国人事报,2003.12.31③ 3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环境改造,发表于《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4期,独著,20-21页,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核心期刊。 36. 日本中小企业的政府扶持政策,发表于《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58-59页,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核心期刊。 (3)主持项目:项目、课题名称(项目号),项目来源(全称),项目起止时间,人员配备(专业技术职务,人数),科研经费 ①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20040002),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课题,2003.10-2004.4,本人为副教授,4人,3000元。 ②人事工作法制化研究(LRY040053),辽宁省人事人才科研计划课题2004-2005年项目,2005.12-2006.11,本人为教授,2人,3000元。 ③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及对辽宁的启示(2007LSLKTJJX-184),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7年度研究课题,本人为教授,4人,2000元。 ④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扶持(批准号:2009lslktfx-21)为2009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课题,本人为教授,6人,2000元。 (4)科研获奖:成果名称(证书编号),获奖名称、等级、时间(年月),获奖成员排序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LNSKJ-(2005-2006)-2-20-2,获辽宁省2005—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2月,第八作者。 ②加快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2006jl383),获辽宁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度结项课题成果奖,一等奖,第三作者。 ③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扶持(批准号:2009lslktfx-21)2010年获省社科联结项二等奖,第一作者。 ④辽宁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的途径与对策(批准号:lnskj-(2007-2008)-2-79-6)获第十一届(2007-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7月,第五作者。 ⑤《日本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支持体系的特点及借鉴》一文获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9年度十大精品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一作者,2009年12月。
期刊怎么发表
发表论文无非就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自己投稿,买本杂志,根据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投稿(这种的弊端就是周期太长,对于着急的客户,不适用)当然,跟杂志社关系好能顺利发表的请无视我的话 因为直投杂志社容易,能成功发表难,我认识的主编跟我说他们邮箱里的稿件基本上没有低于过1000篇,而且杂志社就那么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忙的过来,就算抽时间看下邮件也就是看个题目,题目不新颖没吸引力的直接略过,就算点开文章,也是先大概看下职称、单位、研究方向、摘要、关键词,没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也直接pass掉。 第二种就是找代理机构发表(这种的需要睁大眼,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 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 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 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第一, 选择杂志,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杂志,省级的国家级的价格不一样。然后看杂志的级别,在这里呢就可以一起验证了杂志的真假,新闻出版总署输入杂志名,看是否收录,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小心了,千万不能发 第二,看杂志的见刊时间。自己什么时候用杂志一定要确定,如果是7月要用,那就不要发9月才鞥收到的杂志,一旦发了到了要用的时候没有法子使用。 第三,杂志收录的网站。如果您那没有特别的要求,那就知网,维普,万方都可以了,如要求必须知网收录,那就自己上网查一下看看,是否知网及时更新呢 第四,看付款的流程,是不是先发表,录用了查稿确定后付费用,如果不能查稿就危险了,不能保证是不是真正发表成功了。
选择论文发表期刊的技巧是?
近年来,在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中,论文发表情况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评价要求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评职称、科研业绩考核、取得学位等都需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非法期刊时有出现,使作者分真伪。对正常的投稿造成极大困惑。那么,如何识别这些非法期刊呢? 一、非法期刊主要特征 以赢利为目的的非法期刊,经常自称是某某学科的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自称是中央级、国家级或省级期刊,被某某数据库所收录。在这些期刊上只要交上所谓的版面费就可以刊发文章,审稿时间短,甚至没有经过审稿,往往几天内就发刊载通知,有的甚至当天就回复。期刊上文章内容五花八门,包含多个学科门类,刊物页数较多,一期刊登五六十篇甚至上百篇文章。文章篇幅小,一般控制在3000~4000字(两个版面)之内,而且在文章的排版上极不规范,版面“顶天立地”,显得十分拥挤。非法期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境外注册,在境内非法出版、印刷、发行,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注册国际刊号,未经国内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在内地出版发行。这类非法期刊通常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号),但没有国内统一刊号(CN号),或编造杜撰CN号。经常署名“香港某某出版公司”、“某某学术基金会”或与国内某单位联合主办,编造所谓的“国内统一刊号”,如“CN(HK)xx-yyyy/z”。 2.编造中国标准刊号、盗用正式刊物的合法刊号或利用已经停止使用的废弃刊号进行非法出版活动。这些非法期刊经常杜撰虚构“某某学会”、“某某研究会”主办,但却未能注明编辑部准确详细的联系地址,只提供一个邮政信箱或E-mail信箱作为联系方式。 3.未经批准擅自编印的“增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按规定,期刊的正常期数之外要加印出版增刊,必须要经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获得一次性增刊许可证编号,才能合法出版。而且期刊出版增刊要与正刊有一致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发行范围,不能随意出版增刊。但有些期刊未经批准,本是季刊却出第五期,本是双月刊却出成单月刊,单月刊的又出成旬刊,而且还努力装扮成正刊的样子,不按规定在期刊封面注明“增刊”字样。由于加印的这些刊物的卷期号是无法按正常次序编入正刊的,所以要么是出一个虚假的卷期号,要么只有出版月份,没有卷期号。还有一些出版社违背一个刊号只能对应一种刊物的原则,在合法期刊之外,另行编辑出版一种期刊,这也是违反国内出版政策法规的行为。更有甚者竟“偷梁换柱”,将正规期刊的内容替换成收集来的论文,仍以原刊的刊名、卷期号、装帧重新制版印刷。 二、辨别非法期刊方法 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又缺少正规的编辑人员,不按正规编辑程序操作,更谈不上办刊宗旨和学术规范,因此绝大多数非法学术期刊都粗制滥造,编排有误,错漏较多,只要仔细分辨,一般都可识别其真面目。 1.通过期刊版权页上相关信息来辨别,主要是根据中国标准刊号的基本特征,对刊物的合法性做出判断。 (1)通过ISSN号校验码来检验。如果经过计算得到校验码的数字是错误的,则该刊物的国际标准刊号肯定是杜撰的,为非法期刊。例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ISSN为1001-7143,计算:8+0+0+5+28+3+8=52,52÷11=4余8,11-8=3,证明校验码3是正确的。例2:《中国教育博览》,ISSN为1811-4952,计算:8+56+6+5+16+27+10=128,128÷11=11余7,11-7=4,校验码为4而不是2,可以说明《中国教育博览》是非法期刊。 (2)通过CN号来检验。 ①根据CN号的结构格式来识别,这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方式。例如,《中华科教周刊》CN(HK)NR4068/193/020、《中华科技》CN 4083/3/03NR、《外语教学与翻译》CN(HK)4181-106-02,这些期刊的CN号结构格式很明显与正确的CN号结构格式不一样,都不是经国内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可以在国内合法出版发行的期刊。②根据CN号地区代码来辨别。地区代码具有唯一性,任何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且只有一个地区代码。具体为:北京市 11,天津市 12,河北省 13,山西省 14,内蒙古自治区 15,辽宁省 21,吉林省 22,黑龙江省 23,上海市 31,江苏省 32,浙江省 33,安徽省 34,福建省 35江西省 36,山东省 37,河南省 41,湖北省42 ,湖南省 43,广东省 44 ,广西壮族自治区 45,海南省 46,重庆市 50,四川省 51,贵州省 52,云南省 53 西藏自治区 54 陕西省 61, 甘肃省 62, 青海省 63 ,宁夏回族自治区 6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5 。 如果期刊CN号的地区代码无相对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则该期刊的CN号肯定是杜撰的。例如《中国科学学报》CN 04-0212/H、《中国现代教育学报》CN03-1110/H、《中华百年教育》CN 98-1031/G4等,这些期刊CN号的地区代码根本找不到相对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可以肯定其CN号是杜撰的。 ③根据CN号中地区连续出版物顺序号来判断。按规定,期刊的顺序号是从1000~5999。目前,根据我国期刊出版物的实际数量,除北京市期刊数量较多外,其他地区的期刊顺序号均在1000~1999之间。了解到这一点,对识别非法期刊也是十分有效的。例如《中华科技学报》CN 43-8235/R、《中国高校学术研究》CN 98-0930/G、《中国教育研究》CN 98-0315/G4等,期刊的顺序号不在1000~5999之间,这些CN号肯定是胡乱编造的。 2.利用电脑网络,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等期刊数据库来查证。其中,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了自1994年来国内公开出版的6100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了自1989年以来国内出版发行的12000种期刊,基本覆盖了国内公开出版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期刊;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收录了我国自然科学的大量期刊以及社会科学的部分期刊共3000余种。这三个数据库是国内影响力和利用率比较高的综合性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的期刊信息比较齐全,基本涵盖了我国经正式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查询方法如下: ①按期刊名称查询。如果说,某个期刊在这三个数据库内都找不到的话,虽不能十分肯定就是非法期刊,但有必要引起注意,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了解。②期刊名称及作者搭配共同查询。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发行的增刊、专刊、论文集及“偷梁换柱”的假冒期刊。由于这类期刊的正刊都是合法期刊,在期刊数据库中基本上是可以找到的。因此有必要在检索到确定期刊名称的基础上,进一步输入有关作者姓名,如果找不到相对应的论文信息,则能说明该期刊为非法出版的增刊、专刊或论文集等。 3.向新闻出版总署或当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咨询。有些期刊从版权页及外部特征上难以辨别出真假,可以向期刊上署名的出版单位(或主办单位、编辑单位)所在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咨询,以得到确切的期刊信息。 ——中国期刊库
论文发表有哪些流程?
1. 撰写 写作内容当然以作者从事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形式为准,这个不作讨论。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论文格式,编辑部通常对论文格式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各期刊要求的格式也不相同,符合所投期刊格式论文会给编辑留下很好印象,且一旦录用,将来修改起来很方便是。动笔之前最好仔细研究一下拟投期刊的格式要求,这个各期刊的征稿说明中一搬说的都很详细,最简捷的办法是找一篇拟投期刊近期发表的的文章作模板。 2. 投稿 首先决定投那份个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要做出决定。主要决策有二个方面:一是刊物级别,另一个是刊物方向。 刊物级别选择主要是依据自己成果的大小和论文的质量,可以依次考虑投给SCI、EI、中文核心、省部级期刊。 刊物方向: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的方向和领域,有些期刊尤其是核心对些很严格,有的甚至有比较固定的栏目,不符合它们发文方向的初审就会被拒,尽管拒稿回复一般很快,但投稿前还是仔细研究一下的好。 第二是投稿方式。只要按各期刊编辑部要求做就可以了,一般期刊都接受电子文档,并有专门的Email。有的设有网上投稿系统,很方便投稿和查询审稿稿件处理状态。有些期刊除了要求电子文档,还要求打印纸稿。 3. 投稿回应 这是编辑部的事。作为投稿人也必须清楚知道所投期刊对投稿的回应时间与方式,否则稿件投出后心里没底。 投稿回执。各期刊对投稿回应方式不同。有些很正规期刊,按一定的规矩办。这些主要是核心期刊,绝大核心期刊在收到作者投稿后,马上会发一回复函(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Email),这个回执不是通用通知,只告知收到稿件并给你文章的编号以及审稿时间等下一步安排。以后按编号查询就可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这么做,尤其是二级(省部级)期刊通常不发回执,投后你就静心等待吧,只要接到消息就是录用。否则便音信杳无。所以投二级期刊一个月没消息就要问一下。本人有一篇中文核心,投后自己都forget 了,8个月后居然收到期刊和稿费,喜从天降,顺便说一句,不收版面费的期刊极少,后面再谈版面费的问题。 4.审稿及初审费费。稿件收到后编辑要初审,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它们刊物的发文方向及稿件的宏观质量。如果初审过关,恭喜你,可以交初稿费了。什么是初审费?据期刊编辑部说用于专家审稿的费用(每一分钱都要作者承担)。审费多少不等,100~150元之间,一般原则是期刊档次愈高各种费有愈高,但不绝对。这是最让作者头疼(可能也是最不合理的)事,交完初审费,不知等来的结果是什么,如不录用,大多连审稿意见都没有。转投,还要交钱…,投过三次不用,对于低工薪阶层的你还有信心再投吗?不过吃准自己的论文质量,还是要坚持的,并不是所有的审稿人都是专家(很多不负责任的导师让他的学生审)或很懂你做的事。本人有一篇投普通中文核心被拒三次,可我坚信自己论文的质量,第四次升级投给EI,一个月后就接到录用通知。 二级刊物通常没有初审费,可是谁没事投二级的呢? 5.审稿周期。专家审稿周期都很长,要么为什么是专家呢。大多核心期刊约为三个月,有的甚至半年,编辑部对专家要求提前一个或几个月。个别审稿人接到稿件后放到抽屉里,在近交稿前几天审后交回,表示“专家”有很多“大事”要做或“水准”很高。当然,有些专家负责的专家审稿很快,碰上这样的专家你太幸运了。否则,交完钱等了三个月等到退稿函,是不是太惨了点,谁发文章不是急用?毕业、进职….。所以要及早准备哟。 6.修改。如果发来修改意见,你的稿件有门。但不等于录用,二审、三审被拒的不在少数。很正规的核心期刊(但并不是所有)第一改通常还要返送回审稿专家,所以遇到专家意见不正确,反馈意见一定要委婉得当,方式很重要,修改不能令专家满意,这一关被拒是经常的事。第一改通过,如果没有(学科方面的)大问题,编辑通常不再将返修稿送专家审了。这时主要是和责任编辑打交道了,通常他(她)不十分了解你所做的事,只是对实在不通的句子,符号、格式修改,通常能过责任编辑这一关。 7.版面费。通知你交版面费,这是你盼来的最好消息。这也是中国特色,没办法,国家现在不再包养期刊,实行的叫做“以刊养刊”,当然有了这个政策那些有资源依靠的期刊也不肯自己掏钱办刊了。 交完版面费可能还要不断地修改,但这时你的心已在肚子里了,不管怎样修,一般不用担心被退稿的。版面费多少一般按照学术期刊的档次分类,版面费一般按你的论文占的版面计算,一篇四五千字的论文,发在核心期刊上,版面费约800~1500元左右,发在二级刊物则300~500左右百元。目前还有一些期刊不收板面费,本人就常遇到,这样的期刊越来越少,大海捞针吧。 7.清样。过了上面的沟沟坎坎。下一个回合就是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这时稿件进入总编、主任编辑等审理程序,除个别情况,一般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责任编辑送给上司前是十分仔细的,总编、主任编辑脾气都很大,谁愿意为你的稿子去撞枪口。这时祈祷总编、主任编辑不是和你一个领域的吧,有一点问题都会让你改,这时要当心,改的不称他的心一句话就拒掉。 8.发稿周期:对了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发一篇文章倒底得多长时间,其实我也不说不清。发稿快慢与下面因素有关: 期刊的稿件多少与周期,通常这个很有规律,发之前查一篇近期发的稿件,上面有投稿返修时间,自己可以估算; 你的文章的方向,如果你要发的栏目是稿件少的冷门栏目,或者恰好彼时这个栏目所投稿件少,那你就幸运有机会优先发了。 修改稿返回时间,大多期刊按修改稿返回时间排序,想早发就要及时返回修改稿加入等待的队伍。 文章的质量。极高水平的文章当然可以优先发了,但你如果能发出那么高水准的文章就不会研究这个了,所以这一点影响可以不去考虑。 总之,根据本人经验中文核心以上至少要1~1.5年,再加上前期的实验时间,慢长啊,发一篇好的文章要比生孩子难啊,可能你孩子都生出来了,稿件还没发出来呢?!经过难苦的实验,再经历前面的沟沟坎坎,加上煎熬的等待,发一篇文章知道有多难了吧!下辈子还是不做学问了吧! 9.好发的期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这么仔细认真,如果你只想发文章,不关心质量,那你可以仔细研究哪些期刊属于好发类型的,对你发文会很有帮助的,的确有一些交钱就能发的刊物。但如果有能力,最好还是发高质量的期刊,因为那些垃圾期刊在申请项目、评奖等中是不屑一顾的。而且老是发垃圾文章就好象和“臭棋篓”下棋,发的越多你的水平越会下降。 10.祝你好运,不过好运来自努力,天道酬勤嘛!
论文发表时间是指哪个时间?
论文发表时间是指文章见刊时间。首先如果论文发表纯属作者个人爱好,那么发表时间就是文章见刊时间。但是如果论文发表是用来评职称晋升的,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了,职称论文的发表是以论文被检索为标准的,并不单单是见刊,要见刊并且被检索才行,因此要区分不同的论文来看。评职称论文发表注意事项:1、要明确发表那种级别的期刊才可以顺利评过职称,省级以上的、或者要国家级的、核心期刊等。最好是询问你们单位管理职称的部门,评定相应级别的职称是需要发那种级别的期刊。2、明确职称评定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写作论文,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明确职称评定时间,早做准备,因为一般论文发表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长的则半年甚至一年,而职称评定时,有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发表出刊后,几个数据库一般2个月后才能收录进去,因此,还有考虑2个月的收录时间。
论文发表的类别有哪些?
论文发表的类别有: 1、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论文的产出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11月19日发布的显示,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1.59万篇,比2017年增加12.4%,包括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4.45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17.15万篇。 从学科分布来看,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和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卓越科技论文数量最多,其中,排名第一的临床医学超过43000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