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以东北区域为例,通过初步核算,吉林省等地区早在2010年就已经实施大规模农业经济化改革,并且有4000多家农产业经营机构参与其中,粮食生产加工总额高达2200万吨。2010年,辽宁省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有效解决农村区域就业问题,增加农村群众收入。通过调查得知,2019年,辽宁省粮食产量超过486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辽宁省增加了47.52亿斤,占全国增加量的40%,为农村经济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怎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全面处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制定完整的经济发展计划,从而引导我国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试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一、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一)产业深入转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发展阶段,由之前粗放式发展朝着集约型发展趋势改变,不管是在生产模式上,还是产业结构上,都发生巨大变化。部分区域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不能实现机械化操作,要实现深入改革,一般采用集体化承包经营模式。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农产品销售模式发生变化,通过农产品加工包装,让其附加价值得到提高,从之前自产自销更改为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营销形式。
(二)农村经济条件变化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条件逐渐完善,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首先,“三农”政策的颁布,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三农”政策实施,国家加大支农惠农支持力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护效果。其次,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良好,促进农产业市场供需,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诸多便利,给农村发展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
(三)农民转业难度大国家经济转型让人才需求更朝着专业型、综合型人才转变,而农村大部分群众文化素养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转型发展要求。因此,诸多外出打工的农村群众又会出现农村回流的状况,使得农村劳动力过剩。因为其不具备市场应变能力,无法迎合企业对劳动者的工作要求,从而增加农村群众就业难度和压力。
(四)国家政策支持“三农”问题将会给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国家对农村问题关注力度比较高。为从根源上将“三农”问题全面处理,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有关加大改革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建议,从而帮助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五)人才短缺从目前情况来说,随着城乡联合发展,农村务工数量逐渐升高,导致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增多等问题,这给农村产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技术应用型和专业型人才数量少,不能满足经济改革要求,市场变化应对能力不强,从而增加农村经济改革难度。即便国家倡导大学生当村官,但是由于其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效果并不明显。
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不足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农村基本设施匮乏,除了一些必要的设施之外,其他设施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只有少部分的空间被用在集体土地建设上,空间使用效率低。并且,农村基本发展条件相对比较差,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农村将该问题提出并上报以后,没有充分落实。除此之外,虽然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农村产业结构依然无法得到深入改革,没有达到理想的经济发展效果。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间比较长,收益比较少,无法满足国家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发展改革要求,让农村投资方向受到限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建设更好发展。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试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