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9-30 11:16:21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焦虑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提高其生活质量,焦虑状态也有所改善,因此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 传统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焦虑状态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在青壮年中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并且还会造成家庭压力和社会负担[1]。该病呈现慢性化发展的趋势,治疗周期较长,并且有一定的复发性。药物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患者通常依从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的情绪,延长治疗时间[2]。本研究以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传统护理比较,分析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2.48±7.83)岁;病程4~1 9年,平均病程(12.37±5.29)年。观察组男性1 8例,女性1 3例;年龄2 0~6 0岁,平均年龄(42.14±7.72)岁;病程4~2 0年,平均病程(12.47±5.4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开展研究前签署了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自己或家属不愿意参与、治疗期间对所用药物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研究在开展前已经获得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内容如下。①生活能力层面:护理人员要通过宣传册和视频等直观方式向患者讲解其所患疾病的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不惧怕疾病,避免在发病时出现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病情讲解完毕之后,护理人员还要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对其进行洗漱、进食、内务整理以及穿衣的指导,并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饮食和睡眠指导,必要时可为其制订指导方案,让患者在慢慢恢复自我生活能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爱,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融入患者的恢复过程中。②社会能力层面:精神分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和其他人有着明显的边界感,与人交往时有着极大的障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患者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如唱歌、下棋、购物,以及多人的大型集体聚会活动和演讲比赛等,发动患者的亲属和朋友,让患者尽快融入正常的社会活动中。③自我控制能力层面: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讲解病房的管理制度,引导患者自我控制情绪,并叮嘱其遵医嘱服药,必要时还可以组织病友之间互相管理,患者在管理病友的同时也在管理自己,并且还能促进病友间的交流。对积极配合的患者给予鼓励和奖励,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并定期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对其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教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分为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焦虑自评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焦虑状态越轻微、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状态、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状态、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①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①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压力较大等心理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降低其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且会影响治疗效果,不仅复发率高,而且会引起其他并发症[3]。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有高质量的睡眠,这对其有重要意义,因为睡眠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由于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期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复发率也较高,因此,许多患者都因长期的病痛折磨而出现睡眠障碍,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恢复[4,5]。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革,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出现,康复护理模式是医生和患者都能够接受且比较信任的护理模式,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需求,还有利于患者主动、积极地面对治疗和护理,提升了其依从性[6]。本次研究中康复护理从身体、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开展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还能够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患者及其家属都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对护理模式也更加满意,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尽快康复的效果[7]。因此,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也有所减轻,结果提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睡眠质量,还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促进其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丽,龙丽云,刘露露.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0):22-23. [2] 张朝霞,赵卫香,吴维胜.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9):31-32. [3] 汪林兵,毛奕,叶旦.正念疗法联合利培酮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5):686-689. [4] 刘旭恩,苏丽娟,王清溪,等.睡眠与负性情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2):101-104. [5] 陈婉玲,郑桂珍,廖亚兰.家庭与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8):128-130. [6] 张精实.全程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4):202-203. [7] 吴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156-157,160.

本文由中国期刊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