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启发了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设计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落日现象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的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目标应通过语言文字来达到,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搞架空分析,或脱离语文学习搞纯粹的科学教育。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个别字的正确读音;2、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用“现象到本质”的方法思考问题;4、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故事中的小王子住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那个星球小得走几十步就能逛完了,所以在那个小小的星球上,小王子只要挪挪椅子就能在一天里看好几次日落。有一天他看了四十三次日落,他说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在小王子的眼里日落是忧伤的。那么日落在你们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各抒己见。
3、古人是这样看待日落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落日的幻觉》的作者黄天祥又是怎样看待落日的?
作者觉得落日的景象如何?请自由阅读,找出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五方面描绘落日景象的?
4、我们欣赏了这些绚丽多姿的落日,可是作者在第三段中说道:“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啊?
下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这些幻觉产生的原因(4—7段中),找到信息,完成158页的表格。颜色深黄,殷红——信息在第四段: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信息在第五段: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通过填写这个表格,我们已经训练了从文中找到信息的能力了,已经把课文解读了一遍,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结构。全文可分成两个部分(放第九张幻灯片):
明确:从描写落日的幻觉(事物的现象)到说明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事物本质)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是一种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一样是说明的一大顺序。
6、思考方式。牛顿就是从下落的苹果中启悟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希望学生运用这个思考方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明确: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察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明确: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况,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齐读文章第二段,体会一下日落的描写。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落日,练练笔,描写一下。下面欣赏一下落日的美景(放第十五张幻灯片)。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很少有人用心观察过这样的自然现象。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发现有时眼见的也不一定真实,并且还发现,要是没有被幻觉所迷惑,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暗淡无光;但求真却是人类的追求。是沉迷于绚丽的幻觉,还是追求平淡的真实?这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