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教学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给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新的质疑和思考,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理论、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方式已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和课题。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是任重道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探索自己未来教育发展的机制和模式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皮亚杰十分重视兴趣对智力的作用,他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有这些理论都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个体认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学生容易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兴趣的萌芽,教师不妨以此为起点,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之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电脑动画《flash形变的介绍》一课时,我用动画的形变效果演示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的形状交替变化,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完如何设置形变动画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空间。有的学生做出了喜怒哀乐四种表情交替变化,有的学生做出时钟的周转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只有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创新。
1.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讲授画图时,在讲解完所有工具的使用后,我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绘画的主题任务,如《美丽的三十一中我生长的乐园》《迷宫》《瞧,我们一家人》,并把学生制作的画图成果用flash制作成动画展示给学生。这一举措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
高二教材photoshop《滤镜的使用》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一种滤镜或几种滤镜来完成作品主题,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像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图片。
3.给学生留出一个想像的空间。在讲授画图程序中“直线和曲线”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完成《迷宫》主题作品。学生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迷宫图案,如:“虎口脱险”“帮妞妞回家”等,蜿蜒的通道真让人得费一番思维才能从出口顺利走出来。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对绘画工具的运用,又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和创造想像力,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在进行创新设疑启思的同时,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时,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例如在讲授excel《图表的插入》一课中,我给三个活动小组三道题,让学生根据“气温变化表”“收视率调查表”做出相应的图表,学生做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最后,我进行评讲,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该图表更适合这种数据形式,先发散后集中。综合运用“分析法”、“演示法”、“发现法”、“实验法”,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品尝到了探索、发现、创造成成功的喜悦。
双主教学模式理论指出,“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材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那么教师在遵循依材施教同时,还要注意分析探究教材中“活的灵魂”。《键盘》这节课虽然学生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有的同学因为电脑用的少很生疏,有的同学则使用的相当熟练,按照教材内容讲授难免让学生觉得很枯燥。因此,我故意设置了游戏环节,抓住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着眼点,让学生进行打字游戏竞赛,学生兴趣高昂,对于键盘指法的训练更加熟练和巩固。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开发教材、完善教材内容也是我们信息教师必做的一项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从事信息教育的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学科健康地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