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教育理论』过度运动的危害与预防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10 03:19:00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健身运动来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由于参与体育运动,机体出现疲劳现象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正常情形下,这类疲劳经过十二至廿四小时后便应该逐渐消失。但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计划安排不合理,例如忽略了运动与恢复的配合,在疲劳的状态下继续进行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使已经疲劳的机体难以得到有效恢复,超量补偿将无法完成,运动能力亦可能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仍然坚持运动下去,就会形成过度运动,即运动后疲劳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大病初愈,机体功能尚没完全恢复,就开始运动。练习者体力消耗过大,精神过分紧张,最容易出现运动过度症状。

  人们参与健身运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身心健康。在健身运动中,一旦发生过度运动,都会导致健身运动徒劳无益,反而对健康造成伤害。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1.长期运动过度,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大运动量会使人体产生的一种“吗啡样物质”增加,这种物质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使人感到兴奋,可抑制各种不适与疼痛。时间一长便会成瘾,一旦停止运动,便会产生沮丧、抑郁、易激动、焦虑不安等不适的感觉。运动过度还能抑制生殖功能,使妇女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男子不育。因此,对于健身运动,如长跑、游泳、登山等,要注意适量,不能盲目过大,否则对健康不利。

  2.运动过度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人们在剧烈运动时,可产生免疫抑制蛋白,也可引起免疫细胞凋亡,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球(lymphocyte)数减少,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功能减退,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在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的情况下,当遇到病菌、病毒侵袭时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3.运动过度可造成运动能力下降。过大的运动量,会使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有所下降,会增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这种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原因不明。反过来,贫血可造成运动能力不足,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弹性减小。一到运动场地,就头昏恶心,同时还伴有食欲下降、失眠易醒、易怒、便秘、抑郁、焦虑、易感冒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影响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

  4.运动过度可使机体受伤的机会增加。运动过量,会引起中枢神经疲劳,大脑皮层功能下降,运动者会出现反应迟缓,判断失误,精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导致运动中跌倒、撞伤的机会增多。

  未经过特殊训练的人,运动强度要适当,尽量避免突然超负荷运动。超负荷运动会使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会突然增加,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脏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骤停和脑血流中断。

  体育运动锻炼,不可贸然而为之。任何一个社会个体,要想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体育运动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如何才能够预防运动过度呢?

  1.重视运动项目的选择,可有效预防运动过度。运动项目的选择对于健身运动有很重要的意义,运动项目与运动强度和健身效果有密切关系,所以要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要依据健身目标和身体状况来选择运动项目,不要依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

  (1)依据年龄选择运动项目:老年人应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不付出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中青年人在选择健身运动项目上,除了促进健康,还要缓解学习与生活中疲惫的身心,放松紧张的神经,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尽量避开对抗性,宜选择轻缓的、休闲娱乐性的、单人非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即调剂身心,还便于坚持。

  (3)依据季节、气候选择运动项目:阴雨天气应该选择娱乐性、对抗性运动项目;春秋季节气候宜人、气温适宜,可以参照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运动项目,应选择能在室外进行运动的项目。

  2.重视个体差异,可有效预防运动过度。运动应因人而异。在运动锻炼的时候,应根据自己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基础、生活习惯等的不同适当安排、量力而行。体质好的人中等强度的锻炼最为适宜,而对体质差的人则应以小强度的锻炼为主。尤其是不常运动的人,偶然运动,一定要防止运动过量,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3.重视运动科学,可有效预防运动过度。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所以我们在运动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运动规律,遵守运动原则,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由短到长,不可急于求成;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的兴奋性、关节的灵活性,在主要运动结束后,注意做好整理活动,促使肌肉放松,呼吸平稳;体育运动贵在坚持,一周不运动,周末、节假日疯狂运动的做法,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4.重视主观感觉,可有效预防运动过度:一般来讲,运动不应引发疼痛、疲倦、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现象,一旦发生,说明身体向你传递警示信息,预告目前进行的健身运动,不适应身体的健康状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运动后有疲劳、食欲下降、心慌、失眠等情况,应找出问题,修正运动方案,调整运动计划,以避免过度运动状态的形成,引起运动疲劳,影响健康。

  5.重视意志品质训练,可有效预防运动过度: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疲劳时精神意志因素的改善,从而有助于推迟疲劳的出现。

  6.饮食营养的合理安排,可有效预防运动过度:这对体内能源的充分贮备有积极意义,可以延缓疲劳的出现。

  运动可以带给我们健康,运动可以使我们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一些疾病,但运动要适宜、适量,如果由于不正确的锻炼方法造成运动损伤就不值得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以便科学运动健身,提高运动健身质量。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