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10 03:11:23

  阅读教学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课文有些语句表述的事物直观性强,教师可以将文字描述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紧密地与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头脑里出现二者合一的形象。

  如教学《小鱼的梦》时,理解“天上星星落下来,为它盖床珍珠被”,我让学生观察电脑画面,然后对着画面描述。这个过程,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对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论是指导预习、讲授新课,还是辅导课外阅读,教师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审视书本、发现阅读障碍、先行释疑解惑的习惯。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学问是靠勤学好问得来的。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应先请他们联系课文,回忆旧知来自行解决。

  在《车的世界》这课中,有个“夕发朝至”的词语,有学生需要帮助。我先请他们回忆学过的《识字3》,其中有一句“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背完这句话后,学生就会明白,“夕”就是傍晚,“朝”就是早上的意思。

  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甘心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训练一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可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最后,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低年级可以选择吸引孩子的童话故事,或是由《诸葛亮和小皮匠》引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兴趣,从少儿读本开始,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总之,只要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适合孩子学习语言规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