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中等教育』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网络行为的自律与他律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10 03:11:16

  摘要:网络对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本文阐述了网络的优缺点,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网络行为的自律与他律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只有自律与他律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二者的双重功效。

  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网络时代,可谓是“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他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期,如果不采取合理有效的引导与规范,无疑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②网络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它有着超越时空的海量知识,我们可以方便的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场面,对于心理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而言,及有可能引发犯罪,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④利用网络进行恶意炒作,愚弄广大群众,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诽谤、情感欺诈、性骚扰等问题日益突出,这都充分表明人们的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差,很容易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污染。没有规范的网络将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游戏场,将成为一个社会毒瘤,成为罪恶的温床。因此,要将网络行为规范化。

  文化部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市场文化管理的规定,按规定内容: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有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法定节假日即寒暑假每日8时 — 20时进入网吧,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并于2002年5月至10月1日在全国开展“网吧”专项治理活动,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进行彻底清查,清除各种有害信息,重新审核登记。然而对于各种法律规范、规则,有些“网吧”经营者却熟视无睹,为一己之私、盈头小利,顶风作案,公安应给予严厉打击,关闭这些黑心“网吧”。

  学校作为中学生的直接教育者,要对他们的网络行为制定相应的规范以及奖惩措施。中学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相对都不成熟的群体,他们对于网络行为缺少自控,若他们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应结合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中学生管理和教育中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开展中学生管理工作时,不能只注重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业、纪律,要在学生思想素质上下功夫,使他们在思想上真正认识网络,了解网络。

  再者,多与家长沟通,并善于抓住良好的环境,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品德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作为中学生不被网络侵害的第一道防线,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方法和新的科技知识。

  最后,要真正有效的约束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最主要的是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利用社会的力量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进行监督。

  网络行为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约束即他律,还依赖于个体自觉自愿的践行。马克思也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由此可见自律作用的重要性。

  在网络社会中,缺少他人的干预、管理和控制,因此,要倡导网络行为的自律。而自律主要体现在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就是强化自治意识。

  网络行为中,个体自律意识参与的前提在于主体自觉自愿的程度以及已有道德水平的高低。然而中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2 岁至18 岁之间,身体发育还未成熟,但在心理发育上确是“准成人”,但自律性仍然很差,道德水平也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完全靠他们的自律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时,他律的出现则弥补了以上的不足。因此,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判别和选择能力还明显不足,往往受坏人的欺骗,经不住诱惑,特别是青少年,由于其意志比较薄弱,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而网络信息具有不可控性、隐蔽性,尤其带来的不良信息的危害巨大。因此,对于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特别需要正确的领导和相应的规范。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