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时期就提出:一个民族的强盛与发展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近一百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的体魄怎么样呢?
2000~2010年,笔者对所教的四届学生高一入校时的身高、体重、短跑速度、中长跑的耐力状况及肺活量、上肢力量等作了数据测试,得出了以下结论: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其余几项均呈下降趋势。
10年时间,男生身高平均增长3~5厘米,由原来的平均1.692米增长到1.735米。体重增长4公斤左右,由原来的平均62公斤增长到66.5公斤。女生身高也有4厘米左右的增长,由原来的1.585厘米增长到1.62米,体重也由原来的平均45公斤增长到49公斤。
短跑速度下降明显。100米成绩,2000、2003两届学生中生大部分都在14″5左右,极个别的低于16″;而到了2010年男生大部分低于15″,低于16″的已经占15%,女生则有30%的低于20″。中长跑成绩也呈下降趋势:2003届学生,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成绩在4′以内的占到80%以上,3′30″的约占30%;到2010级则4′以内的还不足50%,成绩下降比较明显。
体操方面,无论是技巧还是单双杠,2005年前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能在教师保护帮助下完成相应的项目;而2010级学生到了连单杠翻上、双杠跳上支撑的动作都难完成的地步,很是令人担忧。
1.1990年以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高速期,从集体到个人都把原有的空闲地方建成了厂、市场,提供给孩子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小,1990年前的孩子享受到的捉迷藏、滚铁环等活动对其后学生来说都成了奢望。
2.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90后的孩子也越来越得到家长的爱护,家长忙于经济而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一般不允许孩子外出,使孩子失去了同同龄人集体嬉戏、打闹的机会,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的运动量。
3.现代化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电视、电脑前,使本来就缺少活动场所、活动机会的孩子更懒得外出、懒得活动。
5.从学校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重视,并且分出了大科、小科,主科、副科,在此条件下体育课体育活动已不在教师、家长重视之列,且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也没时间锻炼。
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出台了《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意见》的出台为学生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自主支配活动时间带来了福音。可是从政策的出台到真正的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学校是否按照政策要求执行;学生没活动时间盼自主活动,有了活动时间干什么,怎么干?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发表一点自己的建议:
1.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的出台到执行应有严格的一致性,各学校各单位不以任何理由打折扣,检查督导不以学校的书面材料为依据,而是深入学生了解实情。真正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
2.学生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活动时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可问题是现在的学生看的多,做的少,给学生座谈得到的答案是:自己体质差,会的项目少,不能融入群体中。实际上是因为学生缺少健康意识,缺少自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一方面给学生灌输健康意识:体育锻炼对学习效率的作用,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对享受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几个项目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更要重点照顾体质差,缺少自信心的学生。
3.集体体育活动时间往往学生多,场地器材少,学生的活动时间少,活动量小,强度达不到,浪费了时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各学校各单位应动员团委、学生处发挥指导作用,建立兴趣小组,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兴趣小组上报项目,团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协调安排,一周为循环,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作用;动员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既能参与一定的管理,又能发挥教师技术指导的作用。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