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主办)在手,由于有卧床读书催眠的习惯,便信手翻阅2010年第一期至54页。俞建科与孟兴红两位老师所撰写的“《石壕吏》文本细读的四个问题”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睑,细细品读,被两位老师精细的解读所折服。回顾十六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曾有多少次辅导学生解读《石壕吏》文本,固然有其部分与俞孟二位老师相同体验,然却没有归类评析,自然被二位撰文所折服。两位老师所解读的四个问题是:一,“出入无完裙”的言外之意;二,“犹得备晨炊”怎么理解;三,“如闻泣幽咽”到底是谁在哭泣;四,“有吏夜捉人”背后的故事。折服之余,针对“三,‘如闻泣幽咽’到底是谁在哭泣”,我认为还存在不够全面解读的小小瑕疵,再次补解,权为另类见解,以期商榷共勉!
旧教材上说是儿媳妇在哭泣,丈夫战死、儿子还小、婆婆又被抓走,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哭自有伤心痛苦之处;另外,这时的家里只有儿媳妇和校孙子,有人哭泣自然非儿媳妇莫属当然也合乎逻辑。但是听到哭泣声是在夜深说话声停止以后,如果“语声”是诗人和老翁的说话声,那么肯定是儿媳妇在哭泣;再者,如果“语声”是差吏或者老妇人他们发出,又有谁会哭泣呢?展开想象:当差吏走远以后,老翁肯定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当他目睹了发生的一切后,我们何尝不可以理解为是老翁在哭泣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天晚上随着老妇人的离去,想象一下他的家:只剩下孙子、儿媳妇和他自己,家已破,人已亡,老翁被逼上绝境,所以,他只有一哭!诗人的笔调是冷峻的,留给读者无限的思索:到底谁哭得更伤心?当然是老翁了!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