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即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对学生来说,过分的紧张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的抑制,情绪低下,甚至发生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首先能够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自信心,进而形成兴趣。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学生对运动的喜欢是勿容置疑的。现在教育部门把原来的体育课用体育与健康课代替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与健康课后,就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与健康课和他们的头脑中的一种欢乐的、玩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于是有些学生就慢慢地疏远了体育与健康课,上课处于被动,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的是当小学生初次上体育课时,他们对体育其实并不生疏,因为他们已有在幼儿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因此他们很容易把未来的体育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却是体育教学,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田径、体操等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这与学生头脑中的“想象”有差别,如果此时教学再生硬勉强就会使这样落差徒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体育感到生疏的失望,从而播上“厌学”的种子。此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体育还会不断产生各种“想象”。这些“想象”来自于五彩缤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而当他们却总要面对体育的教学内相对单一,时间短难以尽兴等体育教学的“现实”时,这种“期望”和“回答”的落差会始终存在,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替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 1 8 个班部分学生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 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也表现非常实壮。事实上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十分有力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体育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2.1.2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输氧助燃”,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成功者。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
2.2.1 趣味性: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中学生兴趣广泛,丰富多彩体育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参加身体锻炼。中学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2.2 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模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精讲解、精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好得多。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完成某个练习,仅凭讲大道理或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
2.4.1 教师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青少年儿童,具有对暗示的强烈感觉时,对美的,表示喜欢和羡慕,同时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对丑的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不愿意接近它,采取回避态度。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衣着典雅,美观大方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对老师产生羡慕,敬重的情感,愿意接近老师,产生向老师学习的动机。这样便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如果老师的衣着不齐、蓬头垢面,学生见了会产生不愉快感,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上课,教师的教导,学生不会心悦诚服接受的,教学效果一般是不会好的。比如,同是一位老师身穿体操服给学生上体操课和穿着普通制服上体操课,学生的情绪大不一样,前者学生会全神贯注,意气风发;后者,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2.4.2 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体育课中,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这一切都能使学生耳濡目染,精神振奋,起到点化催化学习内容的作用。以趣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如:我在上篮球课“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先示范一次基本动作,动作漂亮赢得了大部分学生的喝彩,少部分学生对于这个动作已经不适合他们练习了,我又加深了难度,加上背后绕球的动作,这样有赢得了其余学生的喝彩,使各个学生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并区别对待。每个学生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教师对他们一视同仁。然而不同的学生在体力,心智及家庭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具体任务。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与健康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蓝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从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