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任何语言都是先有声后有形,听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读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学习英语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对打好全面的语言基础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听说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为了抛掉“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问题。
已学的固定词组和搭配以及一些常用的句型只储存在大脑里,却不知如何应用。学生在这种快速的心理过程中,只能将听到的句子以单词为单位从英语转换到汉语后再理解;说英语时,则从汉语字对字地翻译成英语,这样必然影响了对听说内容作出反应的速度和质量。
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慢速度的句子,一旦按正常语速则听不懂,更说不出来。这说明他们自己的说语和反应速度慢。在听正常语速讲话时,头脑的思维和反应自然跟不上讲话的速度,这样便影响了对讲话内容的理解,双方的对话便无法进行下去,这将大大挫伤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活动中过多注重对每个词、每个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而不注重对整段话的意思的理解,根本抓不到中心,一旦遇到某个生词,便全身心地想它的意思,而忽略了后文。这种极力想要面面俱到,而实际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实在是听说中的一大障碍。还有一些学生在英语听说中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不敢说,怕别人笑话。这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性格内向,在日常生活中不善言谈,英语学习中也不想多讲多说,从而影响了自身英语的听说水平。
(1)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听一首英语歌曲并跟着唱,这不但能增加课堂的语言气氛,而且使学生从优美的歌声中对英语产生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学生从歌声中模仿英语不仅是一种自我操练英语的好方法,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2)上课前的自由谈话。谈朋友、谈家庭、谈父母、谈新闻等,内容广泛,学生兴趣浓厚。讲的同学认真准备,可以很好的表现自己,有利于锻炼其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听的同学的听力。这一活动能训练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
(3)利用模仿、复述进行口语活动。学生听完一段录音后,采用“快速跟读”的方法,让学生跟着录音的节奏、语调进行朗读,既调整了课堂气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音基本功。
邻近的同学为一组,老师给出讨论的题目,大家各抒己见,然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班上发言。这种方法能使更多的学生有说英语的机会,并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分析并且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
听说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待每一个环节。而听说能力的提高也需要联系精读,从精读课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掌握学习内容,或从一些课文中选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课“turningofftv.aquiethour”就可以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辩论:“istv.aplusoraminus.”同时还可以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如:
问题一提出,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基本上能用英语说明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和不利影响。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中也有一句话叫做:“nopains,nogains.”要想练就过硬的听说能力,必须勤学苦练。利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使英语是讲话者的母语,其口音和所用的语言层次也会因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同,如在不同场合使用正式语、非正式语、俚语、俗语等。教师应尽量利用多媒体设备,选用现场即席讲话的录像材料,如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布莱尔首相访华的演讲等,让学生熟悉讲话者不同的口音和使用口语体的不同风格。另外,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英文电影来锻炼学生的英文听力,同时让他们能够积累一些日常口语表达。
总之,练习听说并非靠有限的课堂突击所能奏效的。需要平时坚持多听、多说、多模仿,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才有助于听说能力的不断提高。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