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中一种常见的学生组织,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有利于保持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对于大学生个体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新乡市有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其学生体育社团作为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新乡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以及存在问题,找出相应发展对策,进而促进学生体育社团健康、持续的发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采用分层抽样、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5所高校45个学生体育社团以及2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量学术期刊和书籍等有关资料,依据这些文献资料,制定有关调查问卷,确定访谈内容,对高校利用体育网络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奠定里理论基础
就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需要,分别设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领导、老师问卷30份、社团负责人问卷45份、社团成员问卷50份和普通大学生随机问卷100份。
与分管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高校团委领导、教师、体育部教师(包括社团指导老师)、体育社团负责人、社团成员和普通大学生进行访谈。
问卷回收后,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实行理论分析、研究。
大学生对某些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或被体育的竞技性所吸引,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不断壮大,体育社团在学校社团的比重也随之增大。目前,新乡市5所高校共有学生体育社团51个,占到所有社团总数的17.8%(见表一)。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身心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要克服这种因素造成的困难和障碍,就要求学生可以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在形成强壮体魄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
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者在追求娱乐和健身的同时,进行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4.1.1体育场馆、设施的受限和活动经费的缺乏,制约着了学生活动的开展和普及;4.1.2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松散,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老师;
学校应给体育社团拨给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场馆、场地建设,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硬件保障和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较大影响,且活动开展频繁的体育社团给与重点扶持。在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学生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寻找社会支持和赞助,利用社会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充实社团活动的内涵,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达到教育学生、服务社会的目的。
高校主管体育社团的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对社团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将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作为高校体育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制定和健全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是社团的内部机构可以正常的运转。
高校是艺术的宝库、知识的海洋,是塑造人才的殿堂,人才济济,各社团都非常的活跃,体育社团与其他社团应积极进行合作,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和赛事,在宣传体育精神的文化的同时,增强社团之间的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5.1高校主管部门应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体育部门及体育教师应参与管理,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5.2高校体育社团主管部门应为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适宜的场地进行活动,才能促进高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5.3高校应加大体育社团经费的投入,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校园体育社团的吸引力;
5.4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