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高等教育』谈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及社团活动管理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10 02:49:24

  大学是大学生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改造自我、创造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在大学校园这个舞台上,学生就是导演,就是舵手。加强和完善高校骨干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对于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培养新的力度,加强对学生干部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管理和考察工作,用先进的理论和理念教育广大学生,提高学生骨干的思想觉悟。

  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上,坚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尽可能地让那些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上,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日、理论研究会、干部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学生干部的使用上,注意扬长避短,在严格管理、督促指导的同时,放手让其独立开展工作,并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既要在班级活动中成为同学表率,又要在学习成绩上成为同学的楷模,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生骨干。

  大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大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但对内部成员没有强制约束力,所以要真正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工作。

  高校是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社团的宗旨和内容应当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符合,与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相一致。党团组织对社团活动不能放任不管,应加强对社团的领导。

  这主要体现在帮助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宗旨目标,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审查各社团刊物、讲座等。

  学生社团要体现学生风采,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活动。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大前提下,指导者不应过多、过细地干涉社团具体活动。学生自觉地参加社团是想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如果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要求来规范不同种类的社团,势必造成社团活动枯燥呆板,缺乏个性。鼓励竞争提倡百花齐放,这样更有生命力。

  首先,要帮助社团选好负责人,要把那些积极参加群体活动、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具有良好政治心理素质的积极分子选为社团负责人,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社团建设要审批,学生加入社团要申请。社团的一些基本制度必须严格履行,保证相对稳定,以增强学生社团凝聚力。

  (1)强化集体角色。大多数学生一身兼有多种角色。班团集体是学生工作的主要渠道,强化学生在班团集体中的角色,就能使社团活动逐步纳入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轨道。

  (2)兴趣引导。在一定意义上,社团成员的兴趣决定社团的性质和活动内容。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兴趣发展,有意识地把社团成员的兴趣转移到积极、健康的道路上来,就可以防止由于兴趣的消极性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和言行。

  (3)抓负责人。学生社团的核心人物是实现社团既定目标的关键,对社团活动影响极大。社团负责人思想素质好,可以带领成员健康成长。反之,则会起到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指导者要了解团结社团负责人,通过培养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民主形式进行监督。

  综上所述,学生素质的提高,校园文明建设的繁荣,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骨干,离不开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离不开学校对学生骨干的培养,离不开对社团活动的管理和引导。

  [2]张文显.创新范式与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教育的战略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