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高等教育』高职校企合作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10 02:44: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却并未明显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显然,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仅仅通过学校是不够的,社会企业的配合尤为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这也使得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了校企双方共同的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校学习理论和在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共同搭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打造适应社会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

  大学校园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基地,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道出了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及世界增进力之准备。由此可见知识素养的重要性,知识素养作为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进行自我培养。

  此外,道德教育同样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高校的积极引导。班固强调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可见,“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因而也是人伦道德的本源,这与目前大学开展的诚信教育是一致的。当前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高校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于技能上的培养,从而导致了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不同程度的滑坡,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和不少专家的关注。

  目前,“心”教育是我院响应校团委号召开展的大型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即通过长期的创新与实践,不断结合中央两会精神,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心”教育活动旨在为进一步弘扬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引导和激励全校广大团员青年自我管理、勤于学习、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回顾中国青年团走过的光辉历程,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青年学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励他们奋发进取、成长成才。“心”教育活动展现了大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一面,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奉献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一种爱心至上、责任伟大的情感,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心有责、心有新、心有情、心有爱”的“心”品德,极大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企业教育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战场。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经历了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再加上现在毕业生供过于求,很多毕业生难以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因而感到无法适应新的工作。企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的很多技能是通过企业实习锻炼出来的。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行能够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施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使高职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社会的时间得到增加,空间得到拓展。而现代社会以开放为其显著特点,外界信息、能量的渗透力极强,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带来的干扰和冲击很大,影响直接而深刻。而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企业的微观环境,即制度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等,相对来说要优于复杂的社会宏观环境,它作为学校和社会间的中介环境,也作为学生全面社会化的一个缓冲过渡环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工学结合不是真实的就业,但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学生被要求和员工一样遵守企业规则,享受员工待遇,履行员工义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但不同于正式员工的是,他们的工作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没有职业恐惧,没有更多的利益纷争,因此在负影响因素相对小的环境下,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和逆反心理,对培养职业兴趣有很大帮助。

  学校里老师的讲述、成功人事开设的讲座、课堂职场的模拟,这些我们以往进行职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落伍了,同时,模拟的环境往往还可能对学生的职业选择造成一定的导。所以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职场中来,让他们通过职场锻炼,对行业、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了解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哪些职业不适合自己,从而明确奋斗方向、树立职业理想。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身适应环境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增强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敬业上,还体现在不计报酬的付出与超越,具有职业精神的人往往更注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因此他们会不断地改进新方法,不断地创造新奇迹。同时,通过与同事的竞争与合作,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锻造竞争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实战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而竞争精神、团队意识、责任、自信正是职业精神的源泉。昔日的同学、身边的榜样更容易激发人的斗志,对塑造他们的职业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一任务的进行,需要大学生、高校及企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

  敬业精神、合作态度、专业知识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其实,无论规模大还是小,任何一家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的程度,都左右着企业管理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转的效率,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存亡。

  诚实、敬业只是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最起码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使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终身受益。所以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1]刘秋艳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年9月,第10卷第5期。

  [2]邓志革刘明星实践“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培育“四位一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0月,总第321期。

  [3]柏景岚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好形式.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4]孙卫平龚小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0月,总第320期。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期刊论文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