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范文2017年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08 14:10:50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育被列为初中教育必修课之一,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中体育教育论文范文2017年,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范文2017年篇一

  初中体育素质教育

  摘 要: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例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教法一: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教法二: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法三: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接力比赛,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由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三、养成锻炼习惯

  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不重视体育学习的不良态度。教师自己要作好表率和示范,自己首先热爱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高手。由于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模仿性,体育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运动才华在恰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势必能引起他们崇拜之情,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要学好体育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自己的第一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

  体育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水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譬如,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兴趣、水平,选择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组建体育运动俱乐部,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热爱体育的氛围中锻炼成长。

  四、挖掘美育因素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五、丰富课余生活

  课余、课外时间我们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良好途径。其特点是学生自由自愿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体验运动乐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无约束的情况下靠自我意识从事体育锻炼的最佳方案。

  1、建议开设以传播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特色,符合社会时尚的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运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所需从事的体育锻炼是在无约束没有时间保证和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下靠自觉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所以帮助学生选择“跑步、力量、球类、健美操、武术”等社会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锻炼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体育习惯和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从自身的体会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体育兴趣,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在抓课间操质量的同时向学生推行课间跳绳、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飞环、踺球、呼啦圈、单双杠、练习、散步等体育活动内容,对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作息制度中体育习惯,提高自觉锻炼能力都有帮助。

  六、进行激励评价

  人们对客观事务的评价标准和先前所形成的评价往往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以及社会舆论的宣传等手段,来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观念,实现新课改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和谐,这是转变教育观念的保障。

  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范文2017年篇二

  关于当代初中体育教育的思考

  摘 要: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育被列为初中教育必修课之一,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仍然有众多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体育成绩不达标,身体素质极差,试想,这些孩子即便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没有强壮的身体,也无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无法成为能为国家效力的栋梁之才。本文就当代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增强体育教育的实施性与普遍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育 现状 分析

  一、当代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总体来说,当代初中体育教育仍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题海把初中生压得喘不过气,根本没有时间去接受德育、体育、劳育的全方面教育,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做题,学习文化课上面,除一些准备向体育竞技发展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在浪费时间。二是社会普遍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大多数人认为,体育课就是做做游戏,玩玩篮球,根本学不到知识,其实不然,体育课不仅能够从小教授孩子怎样运动,如何运动能够增强体魄,更能使其从小就养成运动的习惯,热爱运动并且做有效的运动。三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监督力度不够,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其升学率,初三学生的体育课被大多数的霸占,不是变为各科的辅导课,就是变成了学生的自习课,即便保留体育课,也多数被理解成为了自由活动,如此,体育课已经失去它本应存在的价值,更达不到国家体育教育标准。[1]

  1.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初中的教育就是在为中考、高考做准备,中考、高考又不考体育课,体育学习与否无伤大雅。针对初中学生,在升学的强大压力下,根本无心顾及体育与德育的学习,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甚至认为体育课是在浪费时间。体育课不被重视,即便学校为学生设置体育课程,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也得不到更好的效果,无法达到课改中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要求。[2]

  2.应试教育导致体育课备受冷落

  升学仍是目前初中教育的重点,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考上理想的高中仍然是初中学习的目的。对于学校来说,升学率是否高,是否培养出中考状元,是学校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的象征,因此,学校对于体育课的安排简之又简,减之又减。在毕业班,每周一节的体育课都被霸占,如此备受冷落的体育课,使很多学霸们虽然成绩优秀,但缺乏运动,身体机能不断下降,造成软人才现象。

  3.体育教育设施不完善,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课”

  由于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有些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投入偏低,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教学只局限于打打篮球,跑跑步,埋没了对个别体育项目极具潜力的学生,学校的运动会本应该是发掘学生体育技能潜力的集体活动,却变成了体育生的表演赛,失去了运动会存在的意义。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即便是按课时上课,十分钟热身后,便解散自由活动,学生在学校已经难以学习一些运动的基本知识,很多学生毕业后,连立定跳远都不会,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并且大大影响了我国培养优秀的体育健将。[3]

  二、对加强初中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体育学习的重视

  加强体育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主体对体育学习有充分的认可,如果学生对体育学习不够重视,很难将体育课改提升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在全社会要加强对普及体育教育的宣传,让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充分认识到从小学习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与运动的关系。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估,将新课改中体育课程的改革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评估中,使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还可以联合各学校举办一些体育类竞技联赛,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积极性的同时,选拔出一些具有竞技类体育项目潜力的学生,为国家的体育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提升当代学校体育教师的素养

  在师资方面,学校不仅要对主科目的教师进行培训与评估,更要对体育、德育类科目的教师进行培养。体育课程是否能够达到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的目标,关键在与教师的素养,对体育教师素养的要求非常关键。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学公开课,并且将优秀的课程“拿出来”与其他学校分享,使优秀的体育课程在各个学校能够得到共享。提高体育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体育课不是活动课,不能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要采取讲解、互动与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育,对于体育课不进行讲解,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体育教师,学校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体育课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要进行表彰与鼓励。相信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对于初中体育教育有尤为重要的帮助。

  3.完善学校体育教育设施

  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体育课难以得到普及,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开展体育运动。但对于城市中的大部分学校来说,体育设施也就仅仅局限于操场、篮球场,针对羽毛球、乒乓球、足球以及游泳等竞技体育类的设施并不完善,这使得教师无的放矢,即便有很好的想法,也难以得到实施,有些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甚至连操场都没有,试问,这样的基础设施怎样开展体育教育?因此,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大整改力度,加强对学校设施建设的把关,将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拿到台面上来,做到现实中去,使祖国的青少年真正得到德、智、体的全方位教育。

  总结:

  强国必先强科,加强初中体育教育是全民健康的保证,是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国继续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前提。因此,体育教育无论对于国家、学校还是学生,都是至关重要。但是,就体育教育目前实施的状况来说,仍有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应试教育虽然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但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人才,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新课改中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在初中课程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更需要所有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镨、韩恩利.《应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职业时空》,2010年02期

  [2]孟宪军.《快乐体育、强我身体――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科教纵横》,2010(5)

  [3]魏立峰.《浅析初中体育创新教学之“寓教于乐”》,《都市家庭》,2010(11).

  作者简介:

  罗玉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5- 08- 07职务职称或学历:中学体育一级教师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