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知,可以准确领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整理了人物分析论文写作技巧欢迎借鉴。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人物对比分析论文范例分析。
论文题目:金庸与司各特小说人物对比研究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庸与司各特小说中人物的对比研究,解读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在作品中的作用。虽然两位作家作品诞生的时间相差很远,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相差悬殊,但是作为武侠文学之中的扛鼎之作,二者塑造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类型人物形象。
本文将主要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方法来完成对两位作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文章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比分析男性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在文章中的作用,体现中西不同文化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同时,也体现出作家所受到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时代的特点;第二部分则是对比分析女性人物的性格思想及在文中的作用,表现了不同文化下不同女性的爱情观与价值观,使得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具有独特的作用;第三部分对比研究否定性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物性格中的缺憾与真实。通过对中外否定性人物的对比研究,在发掘他们异同命运的同时也探讨否定性人物在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金庸;司各特;小说;人物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in Louis Chasand Scott's novels, attempting to interpre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effects held in the male and female positive characters and negativecharacter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y lived in various times and theirwri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parate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differentcultural backgrounds, Louis Cha and Scott composed masterpieces of theknight errand literature and created some typical characters under thebackground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author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characters in Louis Chas andScott's novels through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The body of this thesis isconstituted by three parts. The firstpersonality traits and effects of thepartmalei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characters in their novels, inwhi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haracter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backgrounds have distinc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ntal developments andsurely have the features of their eras, because the writers were affected bydifferent cultures and religions. In the second part,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ffectsthe authorof femalecharacters in their novels, and presents women's concepts of love andvalu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 female, as an indispensableimage in literature, eventually has a unique effect. The third part is acomparative stu即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held in negative characters intheir novels, unfolding the defects and true personality traits of character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negative characters in Chinese cultureand western cultur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ommons and differences oftheir destinies, and discusses the roles played by negative characters innovels.
Key Words: Louis Cha; Scott; novels;the characters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II
绪论…… (1)
第一章男性主人公
1.1民族英雄与个人英雄…… (9)
1.2爱情中的被动者与主动者…… (14)
1.3人物在文本中的作用…… (19)
第二章女性人物
2.1各具特色的女性之美…… (26)
2.2性格与命运…… (30)
2.3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35)
第三章否定性人物
3.1不同价值观下的性格特征…… (42)
3.2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49)
3.3反面人物在两人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53)
结语…… (59)
参考文献…… (61)
附录…… (64)
后记…… (65)
绪论
金庸和司各特都是以写小说而着名,尤其是长篇小说。金庸作为中国当代的作家,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可以和18世纪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作品相媲美,尤其是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金庸,本名查良墉,1924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着名的武侠小说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在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继承了古典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集旧、新武侠小说之大成,融汇了还珠楼主的神奇浪漫、宫白羽的世态炎凉、郑证因的诗化武功,王度庐的悲剧侠情及梁羽生的‘宏大叙事',形成了自己博大深沉,壮丽多姿的风格”,凭借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这十五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在人们心中奠定了牢不可破的武侠霸主的地位。同时,他的小说中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像“侠之大者”的郭靖,狂放不羁的杨过,可爱顽皮的老顽童周伯通,一身痞子气却讲义气的韦小宝,古灵精怪的黄蓉,恍如仙子的小龙女,重情重义的郭襄……这些人物无论在荧屏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己深入人心。
1994年10月25日,严家炎先生在北京大学授予金庸名誉教授仪式上所作的贺信中说道:“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宫殿。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孔庆东在《金庸小说的文化品位》中也说道:“相比之下,金庸集旧、新武侠之大成,……写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化的艺术世界,他把武侠精神提升到人性普遍意义的高度。”②而擅长写历史小说的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 ),是英国着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写过很多作品,有诗歌、散文、评论、传记和小说,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历史小说。从181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威弗利》问世开始,到1832年他逝世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危险的城堡》为止,他先后创作了近三十部小说,尤其是他那些以苏格兰历史为题材的“威弗利小说”,反映了古老的苏格兰民族的社会结构在英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逐渐衰亡的过程,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时代里的苏格兰英雄英勇反抗邪恶与残暴的故事。司各特把他所有的人物都放到了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上,因此,就有了像瑞贝卡那样丰满、沉默的女人,像塞德里克那样顽强而又不得不妥协的头人,还有像罗宾汉那样被迫与强盗为伍以谋生计的人,像葛尔兹、汪巴那样痛苦地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像老迪恩斯那样的狂热者,像爱菲那样的女冒险家,像德克利夫那样的住在老爱丁堡罪恶世界里的好发议论的水手……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对于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指出:“给最新的欧洲文艺指出了历史的和社会的方向”,“华特·司各特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他在小说创作上达到的成就使他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事情、任何国家的最伟大的艺术大师相媲美。”马克思非常喜爱阅读他的作品。1866年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提到他因病不得不停止了工作,“而且甚至使我不能阅读任何东西,除了华特·司各特的作品之外”.……
第一章男性主人公……
第二章女性人物……
第三章否定性人物……
结语
金庸与司各特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小说家,在各自的作品中精心刻画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也构成了一组组鲜明的对比。
首先,由于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多是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英雄,具有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生准则;而在司各特的笔下,所谓的英雄人物多是追求个人荣誉和成功的个人英雄,代表了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精神和人文情怀,其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与中国的民族英雄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对英雄理解的侧重点不同所导致的,因而出现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的英雄也不同。
其次,在金庸的作品中,对于女性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对妇女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进一步强调中国女性那传统的、富有牺牲色彩的美德;而在司各特的作品中,女性的描述除了当时的时代对妇女的规范外,同时具有独特的西方女性的个性美,不同于中国妇女的含蓄美。
最后,在金庸笔下的否定性人物更是带有东方特有的形象特色,与司各特对其否定性人物的调侃、讽刺不同,金庸更加注重的是对其人性的挖掘和探讨,具有深刻的儒家和佛家道德色彩,强调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而司各特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对那些反面人物更多的是谅解与宽恕,从而在幽默与调侃的过程中洞悉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两位作家尽管身处截然相异的社会环境,耳濡目染迥异的文化传统,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塑造了一系列耐人寻味、久经不衰的人物形象,虽然文化内涵不同,但是都给人以启迪、思考。
参考文献
[1]金庸。天龙八部[M].上海:三联书店,1995.
[2]金庸。神雕侠侣[M].上海:三联书店,1995.
[3]金庸。射雕英雄传[M].上海:三联书店,1994.
[4]金庸。鹿鼎记[M].上海:三联书店,1994.
[5]金庸。书剑恩仇录[M].上海:三联书店,1994.
[6]金庸。倚天屠龙记[M].上海:三联书店,1994.
[7]金庸。飞狐外传[M].上海:三联书店,1994.
[8]金庸。雪山飞狐[M].上海:三联书店,1997.
[9]金庸。连城诀[M].上海:三联书店,1995.
[10]金庸。笑傲江湖[M].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