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SCI论文图表的四个法则,很多学者对此不太了解,今天小编就把有关制作SCI论文图表的四个法则的信息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与投稿参考。 图表其实就是语言表达以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的“语法”正确使用规则包括:字体、字距、字号、线条、空白、构架、色彩等。为提高图表的视觉性和可读效果,图表的制作和使用应当力求用最少的篇幅来讲述故事,且必须遵循清楚、准确、简洁的制作原则。 法则一、 图表的形式应尽量做到简洁,其所承载的问题不要过多,要明确图表所要阐述的问题,在图题、图注或图内来直接回答这些问题,或在正文中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间接地来回答这些问题。复杂的图表应尽量安排到论文的尾部,以便读者在有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那些相互间有比较或参照意义的插图,可整合为同一个图中的多个分图诸如[(a),(b),(c)]来表示,以此减少文字表述的复杂性。如果期刊对插图的数量有严格规定(通常不超过6个),应严格执行。 法则二、 图表的设计一定要基于成果的表达,要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即: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留空,最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因此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的图表清楚表达出来,而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那些无关的细节大海里。 法则三、 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来定。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而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那就采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则采用图示方法。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来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是十分必要的。 法则四、 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应具有“自明性”每个插图或表格都应该具有自明性或相对独立,图表中的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中所表达的内容。图表中各组元(术语名称、数据、曲线或首字母缩写词等)的安排要力求使表述的数据或论点一目了然,避免堆积过多的令人分心的细节,从而造成图表理解上的困难。 以上的对制作SCI论文图表的四个法则简单概述,希望对您有一定帮助!很多人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了提高论文发表的概率,我们在投稿时,应该提前了解清楚,如果对期刊的投稿渠道没把握,一定要咨询专业机构或者在正规网站查询,如您需要帮助,可直接联系本站线上老师,本站可为您提供期刊查询、期刊推荐、期刊投稿、论文指导与发表等服务,为您的职称晋升、课题结题提供最专业的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