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内科心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474-02
健康理念的普及,使人们对于健康需求也逐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这种护理模式就随之诞生。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系统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注重给予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舒适度有所改善,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人员应视不同的患者个体进行护理。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是否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安全、科学、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并能够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的需求,主动向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如何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28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144例,其中对照组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患者,观察组是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患者。对照组144例患者中有男76例,女68例;年龄47-78岁之间,平均57.7岁。观察组144例患者中有男78例,女66例;年龄43-76岁之间,平均55.3岁。本次研究选择的288例患者排除外老年痴呆、昏迷、危重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患者为关心的,如病房环境的舒适度、疾病相关知识的获得、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及患者的一些个人要求和习惯等问题列于表格上,让参与调查的患者进行填写,并给予2-3天的考虑时间,后收回调查表,从而掌握了这些患者的真实感受。
1.2.2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1.2.2.1优质的病房环境
病房是患者就医治病的重要场所,病房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康复,具体表现在患者在病房中是否舒心,对环境是否排斥,对医疗服务是否满意等。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病房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占67.2%。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如果可能,还应布置些赏心悦目的花卉,让患者的精神愉悦,对创造亲切、温馨的环境很有帮助。同时,突出专科特色,在病区设立一些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栏等,方便患者了解更多与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建立自我保健意识。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一些基本的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环境,更要力求为患者营造良好治疗环境和心理护理。
1.2.2.2贴心的心理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应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与他们充分沟通,避免因心理因素而焦虑抑郁,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他们的顾虑,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在刚住院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和病房环境,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不信任感。一些患者在确诊后往往会有一定的恐慌心理,造成烦躁、抑郁、绝望、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这都会成为后序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指导病人适当的宣泄负性情绪,建立应对困难的能力。
1.2.2.3合理的饮食指导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上切忌不可食用过咸、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餐不可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易少量多餐。心功能正常时应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护士在健康饮食的宣传方面,除了介绍饮食的营养均衡外,可以指导患者,对喜爱的食材采用比较清淡的烹调方式,对饮食指导依从性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说服患者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1.3统计学处理
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之间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比较处理,两组数据资料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各项工作感觉良好,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满意率为96.5%,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程度为45.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讨论
随着大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拓展。它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它使得护理人员从初以重视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重视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抓好入院介绍及详实的告知环节,满足患者身心需要。第二,住院后,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第三,注重心理护理。第四,延申优质护理服务至患者出院以后,出院时可以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做成健康教育卡送给患者。并进行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