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急性脑卒中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临床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25 11:58:45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卒中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2003年6月一双脚年6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J患者692例,其中68倒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92例患者中男428例,女264例,年龄36-83岁,平均60.1岁。其中脑出血246例,脑梗死4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MRI证实,均无消化道溃荡病史。

  1.2方法上消化道出血:呕吐或喷出咖啡色胃内容物;排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为诊断标准。CT、MRI确定病变部位,计算出血量和梗死面积。

  2结果

  2.168倒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脑出血38例,其中脑叶出血3例,壳核出血9例,丘脑出血8例,脑室出血5例,脑干出血10例,小脑出血3例;其中中线移位23例,脑室受压20例。脑梗死27例,其中脑叶梗死5例,基底核区梗死7例,丘脑梗死6例,脑子梗死6例,小脑梗死3例;其中14例为大面积脑梗死,中线移位口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2.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发生在卒中后第1周内49例,1-2周19例。出血时间短Id,长1周,一般3由5d。

  2.3与意识障碍的关系消化道出血意识清醒3例,嗜睡13例,浅昏迷12例,中度昏迷15例,深昏迷25例。

  2.4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6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J患者中死亡38例,但仅2例由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死亡病例均有严重脑损害,如大面积脑梗死或大量脑出血,并出现颅内占位效应或是脑干、小脑损害或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以及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吐咖啡色样物或排黑便,本组结果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症状及体征更重,因此应激反应更剧烈,上消化道出血机会更多。

  本组结果显示,意识障碍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随意识障碍程度加深,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升高。临床上凡意识障碍加深,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伴恶心、频繁昵逆等,说明病灶已扩大,影响到丘脑下部及脑干,有消化道出血的危险。

  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可能是由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卒中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出血性卒中出血量较大,缺血性卒中梗死范围较大。从临床分析看出,虽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一个预后严重的信号,但直接致死原因应归于基础病-脑损害与多脏器功能衰竭,说明应激性溃荡的发生与病变部位及危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上消化道出血直接致死的很少,本组仅为2例。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不同一般的溃荡出血,多数学者认为应激性溃殇与丘脑下部损害有关,还与脑干、边缘系统、额叶及海马区等损害有关,其机制多认为是自主神经紊乱的结果:(1)丘脑或丘脑下部直接损害,干扰了胃蒙古膜的机能,胃液分泌增多,内脏血管代偿性收缩,消化道血液供应减少,毛细血管灌注量不足,局部血流缓慢,pH值降低,释放出凝血酶、红细胞凝血质或细菌毒素等因素,造成局部的充血、康烂、坏死和出血。(2)由于急性脑水肿引起脑结构的破坏和移位,脑脊液循环受阻,脑干受压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而形成急性胃肠秸膜病变[1]。临床上许多非丘脑下部损害时发生应激性溃殇可能系各种应激因素间接影响丘脑下部的结果,因为胃血流量、胃运动和分泌的变化都离不开来自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传出的冲动的调节。

  概括起来,引起应激性溃荡的主要原因是胃教膜的缺血低灌注和胃蒙古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的减低,治疗上可用H2受体阻滞剂来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酸。对可疑和存在脑干或丘脑损害者,人院时常规给予抗酸及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剂治疗,预防应激性溃荡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