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教育理论』从 幸福魔方 看情感节目的成功之道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7-10 03:33:08

  摘要:近几年来,通过电视,我们发现在民生新闻和娱乐选秀节目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些以关注、探讨、记录、再现和演绎百姓情感为主题的情感类节目正在成为电视节目类型的主力,甚至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多个情感类节目的观看以及分析,我就从《幸福魔方》来与大家探讨一下情感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原因,相对优秀节目的成功之处,以及此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正是一样的一种需求为此类节目的发展催生了一片合适的土壤,《幸福魔方》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在他的节目中,他展示了种种亲情、友情、爱情的情爱纠缠,揭示了金钱欲望与道德责任的较量;以及焦虑、困惑、悲伤、惊奇等心理情愫的有效疏导,这些精彩的案例深刻的展示着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因此该节目已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幸福魔方》自今年1月4日开播以来,收视节节攀高,根据央视-索福瑞26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地区高达3.91,全国高达0.74,直逼情感类王牌节目江苏卫视的《人间》[1]。

  《别动我的车》则反映的是两家关系不错的朋友因为“拼车”而引发的种种不快。《我快活不下去了》揭示了一个因儿子患重病而带给一个普通家庭的灾难生活。《变心的未婚夫》揭示了面对爱情的变质背叛。。。它的系列选题所呈现的现实就是大家目前生活的社会,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当事人或许和我们周围邻居和朋友酷似。正因为节目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为观众朋友所熟悉,而且反映的主题多是观众的聚焦点和困惑点,所以能够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并在观众中引起共鸣。从新闻媒体自身来说.这也是符合新闻“三贴近”原则的。

  北京、上海、广东这样的一线城市可能是人们心目中前卫、发达向往的城市,这些一线城市人的生活状态能很好的反应国内的人群的现状,因此也更有吸引力,尤其是现在社会的主力群体80后90后,他们是社会矛盾的主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他们为主题,展示他们身上的爱情、友情、亲情、工作、生活、忧愁、烦恼,尤其是强化和放大“上海”的概念,上海的年轻人,上海的生活,上海两代人的冲突,上海新移民、新一代的交锋等等生活话题,把这种变化和话题清晰地表现出来,进行全新的题材拓展。[2]

  福魔方》在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和心理专家的分析,向观众展示每个当事人的困惑或困难得到解决的前后过程,从中揭示各种深刻的哲理让观众思索.并且引领大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幸福魔方》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多体现在主持人和应邀参加节目的心理分析专家的言语当中。我们随手摘录主持人陈蓉的部分经典话语,从中可以发现这一突出特点。

  纵观现在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对节目的影响很大,主持人的风格特点和节目的风格是相辅相成的。节目主持人则直接参与并主导谈话。节目如作文章,在嘉宾既定的前提下,谈话能否行云流水,妙趣横生,主持人的“起、承、转、合”作用犹为重要[3]。比如崔永元时期的《实话实说》,主持人过人的机智、幽默,为节目打上鲜明的烙印,成就了《实话实说》简单、诙谐的平民化风格,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同样,《锵锵三人行》轻松、随意的节目风格,与主持人窦文涛的滔滔不绝、轻松逗笑的个性风格密不可分。

  在我们目前的一些谈话节目中,很多都是有一个明亮的演播厅,有观众席,舞台上,嘉宾主持人对坐,一般都是沙发,吧椅,给嘉宾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谈话环境,让嘉宾充分放松。而在情感类节目中,有对峙双方的节目一般都是问题双方对坐,主持人位居中间,使得矛盾双方有一种明显的紧张的对峙感。

  我们谈起娱乐综艺节目,我们就会发现近几年选秀节目如超男、快女等节目非常火,也早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偶像,然而,各地各种跟风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情感类节目也是这样,媒体就是这样,一旦发现市场就会跟风,各个地方台就会相继出现类似的节目,到目前为止,像《幸福魔方》之类的节目就如雨后春笋一样疯长起来,它于近十年里一直在千家万户的荧屏中起起伏伏,但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国的省、市级广电媒体中有超过60%的电视频道设有情感类节目[4]。模仿跟风的痕迹就变得相当明显。

  但是随着此类节目的大量涌现,较真细心的观众就发现不对劲了,虽然有的节目很有看点,甚至是惊心动魄堪比一部精彩的电影,甚至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但是这个时候有些网友却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的怀疑节目中故事的真实性,有的怀疑故事的当事人根本就是演员。有网友表示,《幸福魔方》看了一半就知道结局,明显是捏造的故事[5]。

  东方卫视《幸福魔方》自播出以来,引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也为情感类电视节目开辟了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其独特的布局安排与播出风格,全新的讲述方式和故事化手法,人性化的访谈模式等,都为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6]。

  情感类节目是近年来拉动电视收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它既是电视媒介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结果,更是社会转型期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为公众构建了一个公共的情感交流平台,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获得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道德历练,促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不过随着情感类节目的火爆,一部分节目开始剑走偏锋,在节目制作方面出现了诸多怪状,尤其是测谎仪的引进,使情感访谈变为情感审讯,最终导致了节目意义追求的虚位,因而重塑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审美正义与文化伦理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情感类电视节目以其贴近受众心灵、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适应当前激烈电视节目竞争而渐成荧屏新宠。无论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来讲,情感类节目都有其不可小觑的内在潜力和受众基础,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演变,节目不断在完善,且不断有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呈现于受众眼前,而且也应该不断追求创新,为观众不断展现生活的多元化,引导观众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给人以更多智慧,更多人生启迪。

  [3]《论主持人个性风格对电视谈线]吕东卉.陈蓉:因《幸福魔方》而改变[j].上海采风,2010,(08).

  本文来源网络由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yjyqh.com)整理发布,本站转载的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