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强势的出口贸易增长将带动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业产值增长,实现物流业集聚。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业增长与集聚产生影响的具体路径。因此,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探究了沿线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增长与集聚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各地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增长与集聚提供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区域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物流业增长和集聚。出口规模效应是促进物流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口贸易与物流业集聚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其能够带动核心区域和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集聚,而无法带动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集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增多,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将被削弱。
关键词:“一带一路”;出口贸易;LMDI分解法;物流业集聚;出口效率
引言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万亿元,增长21.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9.5%。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28.6%;进口1.09万亿元,增长13.2%。值得关注的是,中欧班列在促进与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季度我国以铁路运输方式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大幅增长64%。
从运输经济成本看,中欧班列运费是空运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运输时间是海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综合考虑高附加值货物的在途时间成本,中欧班列比传统的海铁联运节约了8%-20%的综合物流成本,对于高附加值、强时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具有比较优势。
中欧班列依托亚欧大陆桥联通沿海地区和内陆腹地间的广阔市场,不仅是沿线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也是沿线内陆腹地供需双方的最佳运输工具。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发展为出口贸易提供了必要运输条件,而出口贸易的发展亦能促进物流业增长。因此,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探究了沿线核心区域的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增长与集聚的作用,旨在为各地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研究基础
(一)出口贸易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机理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两方面,即内部和外部,其中内部包括劳动力、物流技术等。劳动力能够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物流产品或服务,因此大规模的劳动力能够扩张物流业规模,而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促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先进的技术能够帮助劳动力更便利地完成物流服务,这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外部因素包括出口贸易、电商发展、基础设施等。
随着出口贸易规模扩张,物流业为满足大量出口需求必将扩张规模,此时便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发展。电商发展实际上是零售业的发展,而零售业零散销售的特点使得物流需求迅速扩张,因而将促使物流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是开展物流活动的必要条件,它既能制约物流业发展,又能助力物流业发展。总体而言,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物流需求。出口贸易需要依赖完善的物流业,而大量的物流需求将促进物流业的产值、周转量等明显增长。同时出口贸易还能拉动宏观经济增长,从而刺激其它产业的物流需求。第二,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出口贸易能够带动物流业发展,促使产业淘汰效率较低的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出口贸易带来的大量物流需求将促成规模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产业的趋利性将推动物流业技术创新,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以获得更高利润。
第三,物流业升级。随着出口贸易市场规模越大,物流业规模也将持续增长。此时物流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兼并、联合等现象层出不穷,而这能够实现物流业的优胜劣汰,并推动产能升级。因此,在物流业逐步发展过程中,小规模企业在竞争中无法获得优势,从而使得大规模物流企业不断涌现,为此部分企业将通过物流联盟手段与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竞争。由此可见,出口贸易通过为物流业提供大量的物流需求,促使物流业不断进行内部淘汰,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同时将促使物流联盟、大规模物流企业的出现,因而也将促进物流业集聚。
(二)核心区域的界定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包括:一是丝绸之路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业增长和集聚的促进作用,同时分别探究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业增长和集聚的促进作用,从而分析区域差异。
“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业增长的作用研究
出口贸易对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的总效应在2008-2019年度略有上升,但上升趋势并不明显。出口规模效应波动趋势较明显,但总体上一直促进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出口效率效应同样呈现波动趋势,且多数为负值,这说明出口效率明显抑制了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出口结构效应波动较小,在2008-2012年度一直为负值,这说明2008-2012年工业产品与服务出口量较少,未能促进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在总效应中,规模效应占107%,效率效应占-8%,结构效应占-1%,这说明出口规模仍是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物流业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出口效率和出口结构则抑制了该区域物流业增长。
出口贸易对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的总效应在2008-2019年度呈现波动缓慢上升趋势。规模效应波动趋势较明显,且2013-2019年度一直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说明近几年出口规模对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弱。效率效应同样呈波动趋势,且2016-2019年度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这说明出口效率在近几年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开始转向依赖出口效率。
结构效应波动趋势较小,在2018、2019年度为负值,这说明近几年工业、服务业产品出口比例下降。在总效应中,规模效应占68%,效率效应占33%,结构效应占-1%,这说明出口规模仍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出口效率的作用较弱,而出口结构抑制了该区域物流业增长。
“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业集聚的作用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在探究出口贸易对物流业集聚作用时,将出口贸易(GM)作为解释变量,其指标为出口贸易额;物流业集聚程度(YJ)作为被解释变量,其指标为区位熵。此外,控制变量中包括:劳动力资源(LA),其指标为就业人数;物质资源(WZ),其指标为物流业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优化(CU),其指标为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外来投资(WI),其指标为外来投资总额;交通基础设施(JS),其指标为道路里程占总面积比重。上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商务部官网、各地区统计年鉴。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核心区域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物流业增长和集聚。同时出口规模效应是促进物流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这说明我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依然较多,因而出口规模较大。然而在近几年规模效应逐步降低,而效率效应逐步上升,这反映了物流业不再依靠规模实现产值增长,转而依靠出口效率,这也反映了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已经逐步从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
此外,出口贸易与物流业增长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效率效应更显著,结构效应为负值;丝绸之路效率效应为负值,而存在微弱的结构效应。这说明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海上丝绸之路区域较重视出口效率,单位出口贸易额带动的物流业产值更高,但出口商品缺乏附加值高的商品。
丝绸之路区域较重视出口结构,出口工业和服务产品较多,但由于这部分产品较难带动物流业产值。出口贸易与物流业集聚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其能够带动核心区域和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集聚,而无法带动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集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增多,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被削弱。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由规模效应促增长转向效率效应促增长。目前我国出口规模较大,其规模效应为物流业带来的利好已经减低,今后随着规模增长,将产生更多的服务费用,从而抑制物流业增长。因此,我国出口贸易需要尽快实现转型,通过效率效应促进物流业增长。为实现出口效应较快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物流业需要与出口需求高的商贸企业合作,通过深入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提升单位出口贸易额内物流业产值增加值。
其二,积极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出口结构优化。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仍以出口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虽有竞争力,但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较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仍较为低端,缺乏先进技术支撑,难以在全球价值链中取得优势地位。
数字经济论文: 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宅经济”催生的新业态发展研究
为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带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出口贸易无需依赖规模效应,而能够通过出口结构促进物流业发展。其三,积极培养物流人才。物流人才是促进物流业未来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意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培养物流人才应从学校入手,大力发展物流专业,让学生最先接触基础、专业的物流知识,然后到物流业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同时物流企业需要培养既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又能向他人传授知识的培训人才,尤其将企业的理念、文化、工作技巧传授给新人。
参考文献:
1.陈恒,刘柯,杨帆.“丝路经济带”核心区物流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其效应——以陕西省城市样本为例[J].技术经济,2020,39(7)
2.詹晶,冯旭明.出口贸易促进了“一带一路”核心地区物流业集聚——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价格月刊,2018(8)
3.覃娟.基于异质性视角的我国省域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域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1(1)
4.王柏生.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9,19(11)
作者:王蕊1王恰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