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就必须创新“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本文分析“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读者能够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找到符合需求的图书,图书馆就必须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与图书馆采购特点,积极对“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
图书馆论文范例: 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用户借阅记录数据集
一、“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使图书资源增加。为了促进我国各行业发展,国务院颁布“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想实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图书馆管理中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从而使图书馆发展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1]。在图书馆管理中,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得图书馆的馆藏中数字化资源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互联网+”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布局,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次,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逐渐增加,一些纸质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受到时效性的影响,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与使用率逐渐降低。读者更加倾向于通过在线阅读获得文献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需求逐渐增加,沿用传统图书采购模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最后,图书馆服务重心发生转移。与以往的图书馆服务内容相比,“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不仅要提升信息加工水平,还要加强对图书馆的信息挖掘、高附加值信息发掘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图书馆的服务中心发生转移,也就意味着在图书馆图书采购中,必须根据服务中心内容不断创新,构建更加合理的图书采购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图书馆云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中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图书馆信息平台,并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图书服务。在图书采购工作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等技术,从而使得图书采购工作突破以往空间、时间等要素的限制,拓展了信息服务领域。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2],“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对读者的需求信息分析更加深刻。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馆内图书借阅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并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图书采购流通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使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人员获得实时、全面、合理的图书采购信息,保证图书馆采购决策科学性。
(二)以学科为依据创新图书采购模式
图书馆采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更新与补充图书馆馆藏,这也是加强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科建设实力,专业、丰富的学科图书馆藏资源也可以支持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开展各类科研活动。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中的学科图书资源,获取学科文献资料,从而使得学科研究更加科学、全面。这就需要在图书采购工作中,将学科作为依据创新图书采购模式,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购策略[3]。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本馆的学科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科学统筹图书采购工作。为提升图书采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可以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采购体系。
(三)以读者需求为基础创新图书采购模式
图书馆应该将读者的需求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切入点,必须保证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加丰富,这也可以有效地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因此,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的创新,可以应用线上调查问卷、图书馆入口信息收集等多种途径了解读者的需求,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图书在线订购,这样读者就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到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图书采购的决定权赋予读者,使读者能够在参与图书采购决策中提升图书馆管理的人性化水平[4]。
某高职院校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在图书馆在线登录的入口设计了电子问卷,对读者的图书需求进行征集,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后,结合本馆的馆藏情况制定图书采购计划。通过应用“互联网+”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也可以使读者与图书馆沟通更加长效、科学,提升读者参与图书馆图书采购决策的积极性。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平台中及时反映图书资源需求、图书利用情况,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质量,满足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构建的建议
(一)协调图书馆图书采购数量与质量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要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从而实现纸质图书资源与数字化图书资源比例合理分配,并通过增加图书馆购买数字化资源的比例优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从而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需求,并不局限于扩大馆藏规模。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有限的图书采购经费允许范围内,统筹规划图书采购工作。图书馆采购工作人员不仅要关注本馆的图书采购范围[5],还要关注影响图书采购的各方面因素。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人员需要对采购图书价值、用户需求综合考量,尽可能地选择用户急需且与本馆图书资源建设相符的图书,从而有效地提升读者满意度。
(二)加强与图书供应商的合作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该与图书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图书供应商取得联系,并获得先进、优质的图书资源,满足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需求。一方面要求图书供应商能够为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图书供应商。要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与比较,选择一些信誉良好、品牌形象优良、渠道宽广的图书供应商,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质量。可以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图书供应商的沟通,并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了解图书采购进度。图书供应商将准确、完善的图书信息上传平台,从而能够使读者与图书产品实现直接连通,从而能够使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成本降低。
(三)加强图书采购信息的反馈与调整
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根据教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科类型,存在明显的采购周期差异。图书馆需要将读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并结合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采购成本分析结果,及时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调整。针对一些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必需但是读者使用率较低的图书,可以酌情减少采购量;针对一些图书采购成本低且使用率较低的图书,如果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资金比较紧张,则可以不再采购。
为了能够使图书馆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可以将图书采购权下放,这样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能够根据学科知识研究需求采购一些图书馆尚未采购的图书资源。通过应用创新的图书采购模式,可以使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满足科研人员对高端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
总而言之,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会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数量、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与优化,从而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加丰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也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图书馆读者需求持续创新、改善与优化图书采购模式。
【参考文献】
[1]郑燕平.“互联网+图书采购”模式辨析及其发展策略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8,48(05).
[2]黄绿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高教学刊,2019(07).
[3]王丽.“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08).
作者:陈 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