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资源开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经济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6-05 21:22:55
摘要:计算资源开采所驱动的区域经济效益,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评价依据。基于资源属性和开采特点、行业特性和影响范围等,建立“矿区服务业盈利”、“居民工资收入”、“科技产出效益”以及“下游产业发展效益”计算模型。以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提炼有效信息,计算相关参数值;结合实例矿山资源条件和设计方案,分析资源开采对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开采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尤其是科技投入产出方面的效益巨大。   关键词:资源开采;区域经济;服务业;科技产出;财政税收   0引言   矿产资源开采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1-2]。资源开采一方面会带动周边的服务业发展,如饭店、酒店、零售业、金融业等,同时也带动与矿业有关的下游产业发展,如冶金行业。与资源开采相关的行业发展能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居民经济收入[3-4];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一般位于偏远地区,矿山企业所交税费可占当地财政收入的80%以上,当地政府利用这部分税费再进行经济建设,如加大对科研、教育、卫生等的投入,全面加速经济发展[5-8]。当前有关资源开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围绕矿产资源自身综合价值进行评估,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徐焘[9]探讨了矿产资源价值评价区别于土地评价和资本主义下的矿藏评价,提出了资源价值综合利用与综合评价原则。郭玉保等[10]研究了提高矿区资源品质、增加品种、强化品牌建设及优化产品结构对提升矿区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李晓敏[11]围绕矿区矿体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勘查,形成新的开采方案,提升矿区社会和经济效益。   (2)以绿色矿山建设为目标,通过对绿色开采的定义、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绿色矿山建设的特征总结等,开展矿山经济产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钱鸣高等[12]以矿山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围绕煤矿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等研究对象,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绿色开采的概念。王本华[13]根据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净投入等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赵国彦等[14]以三山岛金矿为研究对象,从安全、绿色、高效、低耗、资源化利用5个方面建立金属矿山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G1-熵权的博弈组合赋权方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刘立顺等[15]调研分析了原四批66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2019年遴选的953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的相关数据,指出绿色矿山建设需要矿山开发技术的支撑和当地经济发展作为保障。   (3)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关系问题,建立能够反映采、选生产经济因素的价值平衡方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整体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陆国荣等[16]综合考虑了资源开采工艺、最终产品、土地、水、空气、景观、职工队伍、社会资源潜在能力等因素,建立了能够反映采、选生产经济因素的价值平衡方程。李元栋等[17]提出从产业共生的角度对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协调研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袁省之等[18]提出“可持续经济效率”概念,从资源生产、消耗,环境负荷,人均能值、能值产投效率等,整体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致公党中央调研组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提出了调动各方力量,全面转变发展观念,长远谋划,战略思维,逐步实现转型发展的建议[19]。   资源开采对区域经济的驱动效应是矿山生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辐射范围广、数据信息庞大、关系网错综复杂,已有研究大多从定性上进行分析或者只研究资源开采的直接经济产出,鲜有进行定量计算或者深入探索其辐射效应。鉴于此,本文通过数据筛选、关系论证、模型建立等方式,定量核算资源开采对服务行业兴起、当地居民收入、政府税收、科技产出、下游产业发展等的促进作用。   1矿区服务业盈利   矿产资源开采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矿产品开采、加工、销售为主线,辐射的经济效能包括金属冶炼及制品加工、交通运输、矿业设备制造、餐饮服务等众多行业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社会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围绕矿山企业形成的新的产业或者规模再扩大行业,其产值可根据税收反向推算。一般来说,矿区规模越大,其服务行业的种类及规模也会相应增加,盈利也会变大,所以围绕矿山企业兴起的服务行业年盈利是矿山规模的函数。   采掘业属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对于矿山来说,大多位于边远地区,服务业主要以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业为主。采掘业相关的数据信息相对于服务业要好统计得多,如采掘业增加值可以通过《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获得,根据采掘业产值占第二产业的比例近似计算矿区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例,估算出全国每年围绕采矿业的服务业产值。   2居民工资收入   矿产资源开采可解决当地大量人员就业的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居民主要靠务农或者手工活养家糊口,没有固定工作,收入很低。在矿山工作的当地工人的工资与之前(不在矿山工作)收入的差额体现了资源开采给当地居民收入带来的改善。矿区一般地处山区,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且生产技术相对较差,交通不发达,灌溉设施落后,所以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对农村居民按收入5等份分组(低收入、中等偏下、中等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矿区原居民收入属于低收入户。第2列和第3列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分别为农村居民低收入户的年收入情况以及矿企员工平均收入。   矿山生产能力,如果是正在开采的井工矿,一般可以忽略岩石剥离,只有矿石开采,而且矿山的矿石生产能力在开采寿命期内基本上是不变的,生产能力可以直接通过生产数据得到;如果是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年生产能力是采矿量和剥岩量的总和,经过均衡剥采比的矿山,采剥总量不会变化太大,一般也可以直接通过生产数据得到。如果是正在设计的新矿山,依据矿山矿石储量以及矿石生产能力,如果是露天矿,则还需要根据露天矿境界内矿石储量和矿石生产能力计算出矿山开采寿命,再根据境界内岩石量结合开采寿命,粗略估算年岩石剥离量,进而得到新设计露天矿年采剥总量(生产能力)。   3科技产出效益   矿山缴税Reve(104元/a)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政府通过税收收入可以进一步进行各行各业的投资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加速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会将企业所交税收按照一定比例(rin)投入到科学技术领域。国内矿业税费主要包括资源税(合并了资源补偿税)、所得税、增值税、城建-教育附加税等。   其中,用于计算资源税的资源税率根据2020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中“资源税税目税率表”相应矿产资源取值[22];矿山所得税通过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25%)计算;用于计算增值税的增值税率根据财务部和税务总局2020年制定的增值税率表选取;城建税通过增值税(部分商品还考虑消费税)和城建税率计算,城建税率根据地理位置分为市区7%、县城和镇5%、其他地区1%,矿区一般位于偏远地区,选择5%或者1%;教育附加税根据所缴纳的增值税和教育附加税率(3%)计算。   4下游产业发展效益   矿产资源开采后都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深加工才能作为最终产品在市场流动,催生了围绕矿产资源加工的下游产业,如冶金行业。下游行业的经济产出也是源于矿产资源开采,所以,推动下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将生产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去除,保留人工费、折旧等)。   5矿区经济驱动效益   出于数据统计难度、影响范围界定以及影响程度等因素,还有很多效益没有考虑,如对房地产业的带动效益会受到矿山规模的影响。如果是一个大型矿山,开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人员的吸引及辐射面较大,对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显著;如果是小型矿山,由于开采寿命有限,在短时间内矿业服务结束后,就面临相关行业的人口流失,对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围绕资源开采还可能增加相关金融行业、地质勘查业等,拓展环境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等等,彼此存在跨区域合作、影响等,数据收集难度大且范围界定模糊。   6案例应用研究   以河北滦州市(滦县)司家营露天矿为例,按照 2020年铁矿市场行情(品位65%的铁精粉平均价格取844.20元/t),境界内圈定矿石量Q为52825.50万t,岩石量W为153407.80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27.4%。结合采选工艺技术及成本,可估算的铁精粉为16772.50万t,产值为14159344.50万元,利润的总额为5455896.90万元。根据设计方案,矿石生产能力为2100万t,则矿山开采年限n为25a,每年岩石剥离为6136.31万t,年铁精粉产量q为670.90万t,年平均产值cFe为566373.78万元,年平均利润prof为218235.88万元。   根据数据统计和计算结果,单位铁矿的服务产值cser取2010—2019年平均值,为13.91元/t,矿山生产规模(年矿石产量)取2100万t,则结合公式(1)和公式(2)计算每一年围绕矿山企业兴起的“矿区服务行业盈利”为29211.00万元。根据数据统计和计算结果,矿山工作的当地工人的工资比矿山建设前,以农业为主的收入平均高出9.25万元/a;根据近几年《冶金矿山重点统计单位统计年报》,国内重点矿山(露天矿)从业人员平均劳动产率为29449t/人,则结合公式(3)和公式(4)计算每一年矿区“居民工资收入”增加值为6596.15万元。   作为铁矿资源开采的下游行业,冶炼工业是对矿产资源的再加工,其产生的区域经济效益远高于围绕资源开采在其他方面的经济影响,而产品再加工或者深加工需要更高端的技术支撑,部分资源丰富地区,由于技术落后,开采出来的资源直接销往外地,不利于区域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在科研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高精尖产品的研发,科技投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下游产品的研发。同时根据计算可以看出,科技投入产出比例也是相当大的,达到了14倍,而且这还只是考虑了通过研发产品销售及技术转让等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对于其他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科技奖等是难以用资金衡量的,价值巨大。   7结论   (1)根据资源开采的辐射范围和影响特点,建立了矿区服务业盈利、居民工资收入、科技产出效益和下游产业发展效益计算模型,并以实际矿山生产为案例进行了定量核算。(2)资源开采对区域经济的驱动中,拥有高科技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下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比例最大,达到了62.91%,政府可积极拓展下游产业。(3)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不包括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等巨大的隐形价值,账目上体现出来的科技产出值为科技投入的14倍,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科技新产品,引领资源型区域向科技型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转型的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10-12.   [2]韩英,王同荣,柳玉龙.利用矿坑水发电在云南东川因民矿区的意义[J].金属矿山,2021(1):139-143.   [3]卡马·嘉利,刘伟.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6,18(2):121-128.   [4]段存儒,曾贤刚.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606-617.   [5]蔡炜.有色金属矿址选择社会效益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12):173+175.   作者:胥孝川1,2,王润3,雷刚1,孔文源2,王来2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