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河北省育龄妇女中医优生认知及需求现状研究-经济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6-05 21:22:55
【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认知及需求情况,为传播中医优生理念、加强河北省中医优生服务提供实践支持与建议。方法在河北省4市6家医院门诊随机调查439名育龄妇女,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理论认知情况、服务应用情况、知识来源及中医优生需求情况。   结果①12.76%的被调查者对中医优生知晓程度为“了解”,产次越多,对中医优生知晓越高;②对“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针刺、艾灸)”及“推拿”的使用率相对较高;③主要从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私人诊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中医优生服务;④主要从医疗机构、大众传媒、家人朋友了解优生知识;⑤对中医优生服务存在需求。结论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有较高需求,但缺乏系统认知,基层中医优生服务覆盖面小,宣传力度不够,应深入推进中医优生工作。   【关键词】优生学;认知;卫生服务需求;河北;调查和问卷   优生是我国人口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1]。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优生需求越发迫切,而科学的孕前、孕期养护方式越来越受关注。我国中医优生思想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围孕期养生、保健、预防及干预等方面均有独特优势,蕴含了孕期饮食、精神、药物、起居、胎教等丰富的内容[2],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推拿、传统功法等方法,特别是其具有特色的物理疗法、食疗等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受孕前后调理周期长及用药禁忌等不足[3]。   但这些思想和方法在现代优生学中一直被忽视,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2018-10—2018-12,我们对河北省育龄妇女中医优生认知及需求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她们对中医优生理论、方法等的认知、应用及需求情况,为加强河北省中医优生服务提供实践支持及政策建议,并为开展中医优生宣传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中医优生意识提供理论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河北省4市6家医院门诊(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保定市第一医院、廊坊市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承德市中医院、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医院)随机调查439名育龄妇女。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系统参考中医优生相关文献、咨询本领域相关专家及预调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河北省育龄妇女中医优生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育龄妇女的年龄、婚姻、生育状况、文化程度、收入、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同时包括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理论认知情况、服务应用情况、知识来源及中医优生需求情况等信息。通过随机发放问卷收集调查资料。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1.1年龄   31~40岁年龄组163人,占比37.13%;20~30岁年龄组148人,占比33.71%;40~49岁年龄组94人,占比21.41%;15~20岁年龄组34人,占比7.74%。   2.1.2婚姻及产次已婚女性330人,占比75.17%;未婚94人,占比21.41%;离异14人,占比3.19%;丧偶1人,占比0.23%。产次0次为158人,占比35.99%;产次1次183人,占比41.69%;产次2次95人,占比21.64%;产次3次3人,占比0.68%。   2.1.3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为231人,占比52.62%;大专学历95人,占比21.64%;高中/中专/技校学历人数85人,占比19.36%;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分别为18人、10人,占比分别为4.10%、2.28%。   2.1.4收入水平收入在2000~4000元/月的育龄妇女193人,占比43.96%;2000元/月以下育龄妇女113人,占比25.74%;收入在4000~6000元/月的育龄妇女96人,占比21.87%;收入在6000元/月以上的育龄妇女37人,占比8.43%。   2.1.5家庭所在地城市育龄妇女174人,占比39.64%;城镇育龄妇女147人,占比33.48%;农村育龄妇女118人,占比26.88%。   2.2中医优生的认知   2.2.1中医优生理论认知情况。   河北省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思想“饮食养护”“体质调理”“药物禁忌”“起居环境”及“妊娠疾病的防治”的知晓率相对较高;对中医优生方式“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针刺、艾灸)”及“推拿”的知晓率相对较高;而对中医优生的知晓程度并不高,只有12.76%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中医优生。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产次与中医优生知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8,P=0.038<0.05)。   产次越多,对中医优生知晓程度越高。其中产次1次的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知晓程度高于产次0次的育龄妇女(P=0.047<0.05);产次3次的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知晓程度高于产次0次(P=0.028<0.05)及2次(P=0.035<0.05)的育龄妇女。而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家庭所在地与中医优生知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中医优生服务应用情况   河北省育龄妇女对“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针刺、艾灸)”及“推拿”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主要从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私人诊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中医优生服务;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大众传媒、家人朋友了解优生知识。   2.2.3中医喜好情况   2.2.3.1中医喜好程度   只有极少数(5.0%)被调查者不接纳中医,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喜欢或接纳中医。通过方差分析,年龄、产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家庭所在地等因素与中医喜好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2中医优势的认知情况   河北省育龄妇女认为中医的优势主要为副作用小,疗效好、去病根及预防保健作用明显。少部分认为中医的优势为痛苦小、费用低、医疗服务好。   2.2.4推广中医优生的可行性情况   94.53%(415人)的育龄妇女认为推广中医优生思想和方法可行,5.47%(24人)的育龄妇女认为不可行。   2.3中医优生的需求情况   2.3.1希望获得的中医优生知识及对中医优生方式的选择情况   河北省育龄妇女希望获得的中医优生知识主要为体质调理、饮食养护、药物禁忌、妊娠疾病的防治;中医优生方式主要选择饮食调理和中药调理。   2.3.2感兴趣的宣传教育活动   将中医优生宣传教育分为孕前中医优生教育(体质评估及调理、中药调理等)、孕期中医优生教育(中药保胎、中医手法调理、情志调养、药物禁忌等)、分娩中中医优生教育(代茶饮、针灸镇痛等手段促进生产)、产后中医康复调理教育(艾灸、刮痧、汗蒸等)及中医药对妊娠疾病的防治(如母婴血型不合、孕妇贫血、妊娠高血压等)五方面内容[7]。   其中有232人(52.85%)表示愿意参加上述宣传教育,187人(42.60%)表示看情况参加,20人(4.56%)表示不愿意参加。育龄妇女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最为感兴趣的为孕前中医优生教育318人,占比72.44%;其次为孕期中医优生教育276人,占比62.87%;再次为产后中医康复调理教育247人,占比56.26%;分娩中中医优生教育和中医药对妊娠疾病的防治分别为184人(41.91%)、167人(38.04%)。   2.3.3希望接受中医优生相关知识的途径   有254人(57.86%)希望通过在医疗机构就诊时获取中医优生相关知识;206人(46.92%)希望通过大众传媒的平台获取;181人(41.23%)希望通过社区宣传的途径获取;114人(25.97%)希望通过家人朋友的交流中获取;28人(6.38%)选择其他途径。   3讨论   3.1育龄妇女认可并接受中医,但对中医优生缺乏系统认知   本研究显示,河北省育龄妇女较为认可中医,只有少数育龄妇女不喜欢或非常不喜欢中医;认可副作用小、疗效好、去病根、预防保健作用明显等特点是中医的优势,这与中医药优势吻合,且熟悉并使用了一些常见的中医优生技术,如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服务,可见育龄妇女认可并接受中医及中医优生相关服务。但在中医优生知晓程度调查中,只有少数(12.76%)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中医优生,说明广大育龄妇女虽然使用中医优生服务,但仅停留在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上,缺乏理论指导及系统认知。   同时,我们研究发现,不同产次与中医优生知晓程度具有相关性,产次越多,知晓程度越高,可能是由于随着育龄妇女产次的增多,在医疗机构接触或使用中医优生服务越多,对中医优生内涵了解的越深入。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家庭所在地对中医优生知晓程度无显著差异。   3.2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需求较高,应深入推进中医优生工作   本研究发现,广大的育龄妇女希望获得中医优生知识,接受中医优生服务,并且愿意参加包括孕前、孕期、分娩中及产后等各个阶段的中医优生宣传教育活动。在对中医优生服务推广的可行性态度上,绝大多数的育龄妇女认为可行,这说明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服务有较大的需求,其推广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   中医优生在围孕产期保健、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和自然流产等临床疾病方面均有着独特优势,中医特色的物理疗法、食疗等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受孕前后调理周期长及用药禁忌等不足[8]。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中医优生思想与技术在育龄妇女孕前保健阶段,特别是体质干预的重要意义,这对预防出生缺陷、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高保健效果及收益等方面有突出作用[9-11]。吴夏秋[12]基于中医优生思想提出中医孕前风险评估模式,提高不良妊娠结局检出率,丰富孕前保健内涵。   刘笃佳等[13]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包对不同体质育龄妇女进行干预,结果表明中医优生干预服务在改善育龄妇女生育力方面优于传统优生健康指导,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杨惠霞等[14]对孕前偏颇体质的育龄妇女进行中医体质调理,干预组体质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为孕育健康子代打下良好的先天基础。   此外,卫生机构在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应将中医优生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现代优生优育工作中,并积极探索更适宜于育龄妇女的中医优生干预服务,构建优生优育服务新模式[15]。同时,国家应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补助办法;提高对中医药相关项目的财政保障,制定积极的医疗保障政策,扩大中医诊疗项目的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16]。   3.3基层中医优生服务覆盖面小,应加大中医药   相关技术的投入与普及本研究发现,河北省育龄妇女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私人诊所等场所接受优生服务较少,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未切实发挥中医药针对优生优育领域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贴近居民群众的生活共同体,在提供服务的有效性、便利性、物理可及性及连续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是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优生优育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17]。   卫生管理部门应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突破口,结合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的需求,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防病、治病的优势及作用,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计划生育服务中推进关于中医优生技术及妊娠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中医药相关技术[18];并积极探索中医优生保健平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模式[19],加快建立包括育龄妇女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围孕产期中医保健调理、干预效果追踪在内的育龄妇女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平台。同时,在鼓励多种形式办医的制度下,要充分发挥个人诊所、社会办医等模式对中医药事业的保护、扶持、发展作用。   3.4基层中医优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应强化宣传意识,开展多种形式宣教   本研究表明,育龄妇女主要通过医疗机构(42.82%)、大众传媒(38.72%)、家人朋友(36.90%)等途径接受中医优生知识,而通过社区宣传的获取率仅为15.49%,说明基层缺乏中医优生知识的科普宣传。   同时,此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育龄妇女希望从医疗机构、社区宣传、大众传媒等途径获取中医优生知识,这反映出医疗机构及社区医务工作者在这项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这就需要培养开展中医优生宣传、咨询的技术人员,提高其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医优生的推进提供人力保障;编写中医优生预防保健系列书籍及宣传手册,利用宣传栏等手段在医疗机构及社区开展宣传教育;针对孕前、孕中、产后保健等不同阶段,定期对育龄妇女开展侧重于中医健康调理和指导的优生优育专题讲座及咨询服务,丰富中医孕产保健知识。   此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平台,进行以中医优生优育保健知识为主题的社会宣传,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在线建立优生优育健康信息平台,分时期、分阶段地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健康指导,平台还可设置专家在线指导答疑,以满足不同阶段育龄妇女的个体需求,进而增强育龄妇女中医优生意识[8]。   综上所述,河北省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服务存在较大需求,但对中医优生思想内涵和方式的认知不够。应在基层卫生机构深入推进中医优生服务,且在加强医务工作者中医优生技术的同时,加大中医优生知识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中医优生服务在这一群体的应用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流动人口生育年龄对其子女随迁机会的影响   【摘要】劳动年龄人口大规模流动,其子女的去向一直是学界关心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相对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身心发展较为健康。包括子女性别、年龄、流动人口自身职业、收入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机会,但鲜见关于生育年龄对子女随迁机会影响作用的探讨。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目前只生育了一个子女且子女年龄在3-14岁的流动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生育年龄对其子女随迁机会的影响作用。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