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海湾集团“二次创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6-05 21:22:55
2010 年,涉及氯碱、聚氯乙烯、偏硅酸钠、染料、 化工中间体、纯碱等产业的老牌化工企业——青岛海湾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湾集团),抓住山东省建设半岛 蓝色经济区以及青岛市实施蓝色跨越发展战略、推进老 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改造的契机,启动企业搬迁改造与转 型升级相结合的“二次创业”。10 年来,海湾集团践行 科学发展理念,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成功打造了一个绿 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海湾”:营业收入由 2010 年的 55.46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19 亿元,跃居 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第 462 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500 强第 121 位。   关键词:海湾集团 搬迁改造 二次创业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智慧企业   “四化”引领 重构发展曲线 “在全国石化行业中,海湾集团是为数不多的抓住搬 迁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国有企业。”2019 年年底,中 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调研海湾集团时有 感而发。 2010 年启动的搬迁改造,既是海湾集团难得的机遇, 也是巨大的挑战。   海湾集团科学研判行业发展趋势,以“技术国际化、 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 念作为搬迁改造的指导原则,实施“规划建设一体化、 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 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战略,在黄岛董家 口和平度新河建设南、北两大产业园区 :董家口(南) 建设石化深加工产业园区和液体化工品仓储物流园区、 新河(北)建设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产业中心,推动产 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重构了企 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在具体工艺路线设计与装备选择上,海湾集团确立 了“20 年不落后”的目标定位,坚决淘汰电石法聚氯乙烯、 80 万吨 / 年纯碱等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与产能,先后引 进英国英力士、日本氯工程、德国 TGE、美国德希尼布 石伟、意大利 KT、美国贝吉尔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工艺技 术与装备,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迭代就是践行“四化”理念的 一个标杆。作为海湾集团的主导产品,搬迁改造前聚氯 乙烯生产主要采用电石法工艺,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然而当时国际上已涌现出一批新的工艺技术。   当海湾集 团决定引入乙烯法新工艺时,业界褒贬不一,许多人持 质疑态度。 事实证明了海湾集团决策的前瞻性。国务院 2016 年11 月 24 日发布的《“十三五”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禁止新建 采用含汞工艺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 项目,到 2020 年聚氯乙烯行业每单 位产品用汞量在 2010 年的基础上减 少 50%”。2017 年 8 月 16 日, 全 球 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 《水俣公约》正式生效,无疑对聚氯 乙烯电石法生产工艺形成了巨大的倒 逼压力,更加环保的乙烯法工艺成为 行业风向标。   海湾集团董家口产业 园 区 的 VCM/SPVC 二期项目将于今年 8 月投 料试车,预计年底实现满负荷运行。 该项目达产后,海湾集团乙烯法聚氯 乙烯产能将跃居国内第 1 位。 历经近 10 年的倾力打造,海湾 集团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期项目 达产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至 0.48 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 1/4,完全符 合国家清洁生产标准 ;员工数量从搬 迁前的近万人精简至 3000 多人,全 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 10 倍。   海湾集团搬迁改造成功的启示 在于 :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移,也不 是单纯的复制,而是站到世界化工 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了脱胎换 骨的蜕变。 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化工” “一个优秀的企业要给客户提供 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 还要竭尽全力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安 全、和谐、美好。   ”海湾集团董事长 李明表示,海湾集团要做百年企业, 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必须坚定 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之 路,打造“美丽化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 3R 原则是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更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 首要前提。在海湾集团,达标排放不 是目的,废物资源化才是最终追求。 海湾集团在搬迁设计中便注入 “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绿色发 展、清洁生产理念,通过实施一系列 技术改造项目,将原材料及废弃物“吃 干榨尽”,富余能量全部转换再利用, 有效解决了废水、废渣的排放问题, 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海湾化学技术部部长张清亮介 绍说 :“海湾化学‘绿色化工园区’ 建设注重过程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控 制,资源可再生及循环利用得到充分 体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废水、废 气、废渣处理和循环利用设备,最大 限度地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及“三 废”排放,全部实现清洁生产 ;将生 产过程产生的废热并入管网充分利 用,以及应用循环水气化低温乙烯工 艺,降低蒸汽消耗,每年可节约用热量 20 多万吨,降低生产成本 2500 多 万元,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约 资金逾 720 万元。”   同样,新河产业园区的海湾精 细化工、青岛碱业等企业以“绿色发 展”为主导,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 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同行业的样板。 “我们采用的都是国内外最先进 的环保设施。”海湾精细化工总经理 陈安源说 :“海湾精细化工引进国际 先进的环保设备及技术,对‘三废’ 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各项环保设施总 投资达 8 亿元。”膜装置与 MVR 装置 的优化组合,使得海湾精细化工形成 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污水通 过膜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淡水用于装置 回用,污水则进入 MVR 装置蒸发再 回用。   2018 年 1 月 1 日,面对环境保 护税的正式开征,海湾精细化工显得 从容不迫。 早在 2016 年底,环境保护税法 尚在酝酿阶段,海湾精细化工就已开始细化“零排放”的具体措施。环境 保护税法实施后,单纯处理 1 吨固废 要比原来增加 1000 多元成本,海湾 精细化工通过对固废进行再处理并循 环利用,不仅不用增加固废处理成本, 还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海湾精细化工年产 1 万吨吡 唑酮项目为例,通过对含氮废水进行 蒸馏,再利用蒸馏出的氨水对热电厂 的烟气进行脱硫,产生亚硫酸铵和亚 硫酸氢铵混合液,再将该混合液作为 还原液用来生产吡唑酮,可谓一举三 得 :一是解决了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 铵的处置问题,节约了大量处置费用; 二是降低了还原液购买成本,每吨可 节约 1000 多元 ;三是解决了吡唑酮 生产废水处置难题。   该项目每年可节 约原料成本及处置费用 5000 多万元, 相当于一个中小企业的年产值。 因为在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 海湾精细化工“2000 吨 / 日高盐、高 COD 膜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被工 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工业转型升级 重点项目(重点行业节水示范)”,获 得 240 万元专项奖励。 青岛碱业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 苏打项目可谓循环经济的又一经典案例。   生产硫酸钾的同时副产盐酸,盐 酸可用于生产氯化钙,氯化钙生产过 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恰好是生产小苏打 的原料……整个生产链条成了典型的 循环经济项目,真正实现了绿色、循 环的“零排放”,填补了行业空白。 该项目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工 业和信息化部列入“清洁生产应用示 范项目”,获得 850 万元专项奖励。   2017 年,海湾化学获评全国石 化行业“绿色工厂”,全国氯碱企业 仅有 2 家获此殊荣 ;2019 年,海湾 精细化工也获评全国石化行业“绿色 工厂”,成为染料业的标杆企业。 创新驱动 剑指产业高端 近年来,海湾集团通过整合创 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 系、引进创新人才,持续打造企业的 创新驱动力。可以说,创新驱动已上 升为海湾集团的第一发展战略。   在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 基础上,海湾集团以旗下各企业技术 分中心为抓手,倾力打造两个园区的 中试基地。同时,加快国家级重点实 验室、科技产业研究院、研究中心等 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2019 年 8 月,海湾科技产业研 究院正式成立,通过吸收借鉴国内外 一流化工研发机构的先进经验,形成 了聚苯乙烯新材料研发中心、先进硅材料研发中心、改性新材料研发中心、 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基地 的“四中心一基地”科研布局,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基础框架,强化了平台支撑作用。   海湾集团相继引进化工类博士后 2 名、博士 4 名、硕士 10 名,获 批设立“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地”。有了高端人才支撑,海湾集团 针对石化深加工、高端新材料和精细 化学品等领域,组织开展环氧氯丙烷、 ABS、环氧树脂和聚苯乙烯等项目的 专项调研和市场分析,为进一步围绕 产业链延伸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整合与共享企业、科研院所、 高校的创新资源,推动产品技术基础 研究和应用研究,海湾集团先后与中 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 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合作,打造开放型、高层次、多 元化研发平台。 在引进中消化、在消化中吸收、在吸收中创新,海湾集团已经探索出 一条内涵式创新发展的道路。   新河产业园区堪称海湾集团“自 主创新”的示范园。硫酸钾联产氯化 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被工业和信息 化部列入“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 并入选“2018 年山东省循环经济十 大创新科技成果”;“一种苯胺黑循环 生产工艺”项目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 三等奖 ;“综合处理高氨氮废水制取 硫酸铵”项目获评“2018 年石油和 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重点支 撑技术”;“双桃”牌苯胺黑染料被评 定为“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产品(技术)”,等等。   面对客户对聚氯乙烯产品纯度 的高要求,海湾集团通过与国际一 流企业对标,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 采用相关专利技术,积极调整配方、 改进工艺,聚氯乙烯产品的纯度由 99.98% 提高到 99.99%,赶超国际知 名同行企业,一举打开了高端市场。 据海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 师张英民介绍,搬迁以来,海湾集团 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关键性 技改项目上百项、调整性技改项目近 500 项 ;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 121 项, 其中发明专利 44 项、实用型专利 76 项、外观专利 1 项 ;参与制定了 59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 30 项、行业标准 29 项;先后获得“中 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国化工 施工企业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科技 奖 16 项及省市级科技奖 18 项。   2019 年,海湾集团共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 及青岛市等各类政府奖励资金 6100 万元。数据赋能 建设“智慧企业” 随 着 数 据 成 为 关 键 生 产 要 素, “智慧企业”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 标配。 作为老牌国有企业,海湾集团 始终秉持“传统企业不传统发展”的 原则,紧跟时代潮流,大力推动工业 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旗下多个企业 搬迁前就曾获评青岛市“两化融合” 示范单位。 搬迁伊始,海湾集团就秉持“四 化”理念,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 施的信息化建设架构。   通过设置中央 控 制 室, 采 用 DCS 系 统、SIS 系 统、 视频监控系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系 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 PIMS 生产管 理信息系统等,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 采集、监控和集中存储,提升生产过 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进 LIMS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快速、高效的质量检测数据共享平台 ;通过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包装线以 及开发智能巡检系统等,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现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2017 年起,海湾集团以开发部 署 SAP ERP 系统为龙头,自上而下 搭建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控体系,实 现了 ERP 系统与 DCS 系统、SIS 系统、 LIMS 化验数据系统、OA 办公系统、 智能巡检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等系 统的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 内部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 通过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收集、记录、 分析、筛选、挖掘,实现企业内部数 据的实时共享,成为各级管理层高效 决策的“智慧大脑”。   数据的实时共享,实现了企业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控制流的高度统一 :生产活动可以直接产生财务 数据,而资金流又可以监控物流,为 企业决策层随时掌握企业运营质量、 科学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科学精 准的依据。 “随着 SAP 系统的深度应用,今 后我们将会站在客户的立场、以客户 的视角看待生产经营,在最大限度地 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增值的 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杜绝供需链 每一个环节的浪费和无效劳动,向数据要效益。   ”新河产业园区一名企业 负责人介绍说。 着眼于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企业”建设,海湾集团下一步将不 断完善生产控制系统,强化基于实时 数据库的大数据技术开发应用,对生产装置进行数据建模,科学指导决策, 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实施智能化立体 仓库项目和建设智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与 ERP 系统集成,实现进销 存高效协同 ;通过完善以 ERP 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及 决策支持系统等。   园区生产论文范例: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工业园区用能控制策略研究   通过建立园区生产、 安全、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园区 环境、设备、工艺、安全、人员行为 及业务操作等信息智能分析,实现可 视化的主动管控。 互联网开放、共享和协同的特 征正在带来制造业的深刻变革。随着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依 托数据赋能,海湾集团将加快推进“智 慧企业”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上再创辉煌。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