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图们江三角洲地缘区位优势明显,但多年来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竞争通过路径依赖作用于跨境微观 区域,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乏力,合作意愿缺失。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直试图将东北亚地区纳入其中, 从次区域合作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塑造了自上而下合作的次区域合作形态,丰富了次区域合作的内容,并将 沿线各次区域连为一体,加强了次区域间的互动,这给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 设在缓解地缘政治压力和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内生动力方面加快了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进程,其未来发展依 赖于地方政府、国家、次区域及跨次区域各个层次的推动。
[关 键 词] 次区域合作;“一带一路”; 图们江次区域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图们江区域是东亚地区较早开始次区域合作理论论证与实地调研的区域,并在 20世纪 90年代 就建立了合作机制,但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进展始终十分缓慢,甚至被认为是“失败了”①。原因有二:一方面,图们江次区域所在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大国博弈和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互信缺失 导致区域国家的参与意愿很低,因此投入不够,如休斯 (Hughes,2002) 就认为日本不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导的TREDA项目是其失败的主要因素①;另一方面,图们江次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低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并未形成像新-柔-廖“增长三角”这样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 尽管如此,“现在就取消图们江合作还为时过早”②,随着实现国内发展越来越成为次区域国家的主 要诉求,“各沿岸国家在各自的国家发展项目方面取得的进展重新激发了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③。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出于实现“一带一路”对中国周边全覆盖的考虑,学术 界提出了许多将“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对接的方案与路径,并普遍关注到了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及大 图们倡议可能会发挥的作用。但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二者对接的基础和意义进行探讨,在提及图 们江次区域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时仅将其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个环节,并未从次区域合作的 视角进行系统分析,对图们江次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也缺乏深入探讨。而事实上, “次区域开发合作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也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领域”④。
通过发挥国家的引导力量、地方政府的推动力量和企业的活跃力量,“一带一路”把地理相邻的沿线国家 连为一体,对次区域合作有重塑和引领作用。因此,把图们江次区域与“一带一路”对接有着内在 的合理性。 因此,根据对已有研究的反思,基于次区域合作的视角,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一带一路” 倡议与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在次区域合作的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图们江 次区域合作带来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二、“一带一路”与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内在联系
(一) 自上而下的次区域合作推动力
亚太地区传统的次区域合作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以“新加坡-柔佛-廖内增长三角”“印度尼 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增长三角”“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为代表,共同特点是它们“代表着一 种‘市场驱动的’、自发的、跨边界的‘微区域主义’,已被认为是东南亚宏观的区域主义的重要表 现和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一种途径”⑤。但“一带一路”的推进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是一种自上而下带动的次区域合作,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次区域合作有着不同的合作基础,然而这种自上 而下的合作却与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 20世纪 90年代初论证 和启动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时,图们江次区域在经济上并未形成紧密的发展联系,随着合作机制的 不断升级,到大图们倡议阶段该机制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政府间机构,遵循自上而下的决策过 程”①,当前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成就都是在官方的推动下取得的。这意味着从内在动力来看,图们 江次区域合作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特点,且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来自国家层面与次国家政府层面的有力 支持,通过机制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带动自下而上的经济自发性。
(二) 全方位合作的次区域合作目标
次区域合作的概念曾一度等同于次区域经济合作,这也表明了经济要素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关键 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但其内涵的互联互通建设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 领域,而是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 文明之路、廉洁之路”②。与传统的次区域合作相比,“一带一路”以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为导 向,以共商、共享、共建为主要方式,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多元。而长期以来,“造成图们江 次区域合作滞后的根本性因素,是尚未建立起适合图们江地区实际与历史条件的大图们区域合作机 制”③,这又与东北亚地区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密切相关。
图们江地区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 同欧盟路径与北美路径的地区基础相差甚远,且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因此,既不以建立强制机制 为最终目标,也不寻求一国独大供给路径的“一带一路”倡议更为符合该地区的发展现状,通过全 方位的合作目标与多层次的合作途径,弱化权力政治的负面影响推动合作深化。图们江次区域内的 民间交往由来已久,并且深入到次区域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次区域合作不只局限于经济目标的实 现,而从人文、生态、社会等各领域提升合作质量,以改善次区域的地缘政治环境。
(三) 次区域间互动的合作增长点
传统的次区域合作往往集中在相邻国家的边境地区,范围较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但“一带 一路”“如同一根长丝带,挑起了带子周围的大大小小区域”,“靠近边境的那些区域,又通过国际 次区域合作与境外相连,把带串成了线,连成了网”④。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把沿线的次区 域连在了一起,各次区域之间不再是无法联系的孤立个体,而实现了“次区域-次区域”互动。这 种“次区域-次区域”互动突破了原有次区域合作集中在狭小空间的地理局限,为次区域合作带来 了新的增长点。
图们江次区域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地处东北亚地缘中心,是实现发展海洋经济与陆上经济的连接点。通过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环渤海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的联系,图们 江次区域实现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的对接,成为“一带一 路”沿线的重要一环,起到了沟通海陆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其他次区域的联系,图们江次区 域延长了交通线,扩大了自身的腹地。而对于“一带一路”来说,能够将沿线的各次区域相连,通 过“次区域-次区域”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因此,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深化 也反过来促进了“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现实机遇
2015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针对中 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提出在东北地区要“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 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 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①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海 陆联动,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通向欧亚大陆的西端,通过东北三省与俄远东地区的海运合作走向海 洋。
东北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东北部的连接处和结合部,无论是 对于亚洲地缘政治安全,还是对于中国周边经济合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地区,更是‘一带一路’建 设不能回避的重要地区”②。实现“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地区的对接,以半岛为圆心向外辐射形成 一个经济圈,向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可以连接冰上丝绸之路,向南则能够连通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将陆上通道与海上通道相连。而从地理位置上观察,图们江次区域正处于这一核心区位, “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为图们江次区域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动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未来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追求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摒 弃对抗思维、追求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其“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 家”②,通过形成域内国家间稳定持久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建立互信,缓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为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以此为契机,可以从以下方面推动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 的发展。
五、结 语
一直以来,大国协调不畅、区域合作无序和社会互动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 标签,地区合作难以得到切实推进。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东北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全球化导致 的,而是冷战导致的,在现实中经济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在东北亚地区国家间交往中表现得十分明 显。实际上,在推动地区发展方面中国可以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上靠美国 经济上靠中国的二元结构下,强化经济上的联系、固化中国经济在东北亚地区的可靠领导而不是将 其作为一种政治关系的附属随政治关系的波动而波动,更有利于中国发挥大国作用。加强东北亚地 区各国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架起各国沟通的桥梁,增进地区稳定。
国际政治论文投稿刊物:《国际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以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别和地区研究等方面为主。
因此,基于绕开冷战思维,打破零 和博弈的安全困境,在以硬实力对抗硬实力的东北亚地区通过经济合作打开一条增进区域一体化道 路的出发点,现通过分析“一带一路”的次区域合作属性及其对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引领作用,考 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所面对的新机遇,探讨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未来发 展,从国家、地方政府、次区域和跨次区域层次提出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长期制约东北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地缘政治因素依然存在,如大国的深度介入、地区热 点问题悬而未决等,“一带一路”并非完全打造了新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而是抛弃对抗思维、 聚焦于地区国家共同关心的发展问题以合作谋求共赢,为区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 李国强.“一带一路”倡议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新机遇 [J] . 东疆学刊,2016,(10):93-99.
[2] 柳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J] . 国际论坛,2017,(03):1-7.
[3] 朴钟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韩合作的韩国认知动因分析 [J] .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04):82-87.
[4] 沈 昊,马 晶.“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路径探究 [J] . 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01):15-24.
[5] 施锦芳,刘 娟.“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分析 [J] . 日本研究,2016,(04):53-56.
[6] 郑 伟.“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路径选择 [J]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05): 31-38.
作者:杨 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