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百科

经典文献研读在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经济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发布时间:2022-06-05 21:22:55
[摘要]公共管理类研究生通过经典文献研读可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汲取学术灵感,关注与回应实践前沿困惑,进而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当前,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研读经典文献受到宏观社会环境制约、制度约束、相关主体行为异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共管理类研究培养应当通要籍,强基础,重长远,要多维并举推进文献经典研读的落实。培养单位、导师组、研究生等主体要共同努力加强学风建设,为经典文献研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公共管理;经典文献研读;科学研究   0引言   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学界对于学科的边界、理论传统、研究范式尚未达成共识。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形成所需的共通性话语体系、共同关注的问题域、成熟的方法论体系等都尚未有效建立。比照托马斯·库恩针对科学发展一般性规律提出的一门科学的发展历程大都要经过范式前阶段、范式成熟阶段和范式危机阶段,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育、发展仍处于“范式前阶段”[1]。公共管理学科面临的挑战体现了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面临挑战的共性,即总体上底子薄、基础弱,缺少学术积累与历史传统,特别是学术规范性总体不强,与国际接轨程度较低,缺乏方法论构建支撑[2]。   公共管理论文范例:行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类型与应用   在我国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共管理的教育和科研活动势必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加快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步伐。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应该从学术、学科和学生3个方面着手,培养更多具备学术创新能力的优秀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公共管理后备研究队伍的素质能力,进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实现质的突破。公共管理类研究 生培养既要避免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同时又不能忽视学术理论基础的培养。经典文献是学术理论基础的重要来源。阅读学科经典可以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借鉴业已形成的理论观点,养成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掌握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3]。   1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引入经典文献研读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强调,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亦是要提升学术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经典文献研读是提高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典文献是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力学者科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呈现,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经典文献研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培养研究生阅读、写作、学习与研究等方面的能力皆有裨益。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学习和借鉴西方初创性的经典理论文献对学科建设十分重要。   1.1经典文献研读是研究生夯实科研基础的有效途径   当前,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普遍存在着问题意识不强、深度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学术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培养科研能力、厚化学术积累的必然要求。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在研读学科经典文献过程中,逐步夯实理论功底,学会和经典理论、学术思想对话,进而提升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研究生可以从学科经典中获取文献资源和养料,建立理论和现实连接,提升自身理解、分析、透视现实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经过经典文献长时间的理论积累和思想熏陶,研究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科研基础得到持续夯实。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可以通过经典文献研读创设自由开放、立意高远、根之深厚的学术对话场景,在学术对话、交流和研讨中凝练观点,表达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和交融。研究生可以在经典文献研读的交流中进行研讨式学习、合作学习,提升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相较于传统培养模式的知识灌输,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基础的积累。   1.2经典文献研读是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   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并非易事,我国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存在专业基础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4]。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有效匹配程度不足。许多高校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本科课程高度雷同,未能有效体现出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研究生课堂仍然以知识传播为主要功能,师生间对公共管理问题的深度研讨不足,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教学效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养资源匹配方面,研究生培养在师资力量国际化与实践经验、学术活动平台的理论性和实务性、科研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此外,由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生源中跨学科比例较高,跨学科研究生本科期间缺乏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大多专业基础比较薄弱,这极大地增加了研究生理论素养和学术能力培养的难度。经典文献研读嵌入到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上述困境。经典文献研读可以提升师生之间话语体系的对接程度和对话空间,为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经典文献研读还可以为培养体系中课堂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的有机衔接提供“黏合剂”。   1.3经典文献研读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   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传统和研究范式。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研究范式,并积累了丰厚的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国外公共管理学科能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和支撑。公共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两条支柱,而引入经典文献研读是其中的基础步骤和关键环节。“读原著,通要籍”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5]。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创新发展,有赖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研究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研究生作为学科后备学者。只有在研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的缘起、理论脉络、问题域与方法论,再结合本土实践加以总结、提炼、创新与升华,公共管理学科才能逐渐形成兼具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学科思想和学术范式。   2经典文献研读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逻辑充分利用经典文献研读以弥补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毫无疑问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在研读经典过程中如何提升科研能力?遵循什么样的逻辑与路径?将经典文献研读引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需要厘清这些问题。   3经典文献研读在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应用的障碍因素经典文献研读是培养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前教育体系下,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研读经典文献的状况不容乐观。宏观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制约、制度安排的约束、相关主体的行为异化等因素深刻影响并阻碍了经典文献研读的应用及效用的发挥。   3.1宏观社会环境功利化的结构性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经济社会变迁与精神文化层面的变化并不匹配,发展至上的主导观念导致文化缺失与精神空虚。很多人呼吁要走得慢一点,等一等人们落下的灵魂。在宏观社会浮躁环境影响下,社会阅读习惯也呈现出快餐式阅读、功利化阅读的特征。功利化阅读以“功用”“好处”“见效快”为主要目标,追求“短平快”的阅读效果。功利化阅读往往使得阅读停留在浅层次,浅尝辄止,无法深入领会与思考,难以产生有见地的真知灼见。功利化阅 读追逐“有用”之书,排斥“无用”之书,缺乏包容的心态。   庄子有云:“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为大用。”有些书看似“无用”,实则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着阅读者。在快餐式阅读、功利化阅读和浅层次阅读的大环境下,追求久久为功、理论累积和深度研讨的经典文献研读易受到制约。浮躁的社会环境和急功近利的阅读文化使得沉心阅读和科普钻研成为奢侈品,将从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文化等多个维度对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研读学科经典文献产生结构性制约。   3.2制度安排的负向激励与约束制度安排的负向激励与约束是阻碍经典文献研读在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应用的根本性因素。受学科评估周期和指标设置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追求SSCI与CSSCI论文、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和项目等显性指标在短周期内的增长,并不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理论基础。很多高校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过分重视对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而忽略理论思想的积淀。   4结论与建议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经典文献研读环节,并且将经典文献研读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提升研究生理论思维、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等能力。鉴于经典文献研读受到功利化的社会环境、制度安排的负向激励和微观主体的行为异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要籍,强基础,重长远。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体系应以培养质量持续为目标,重点关注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从过分关注显性学术指标、办学条件等方面向更加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变[8],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等高水平质量标准。经典文献研读无疑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经典文献研读可以通过通要籍来强基础并注入公共管理学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持久驱动力。经典文献系统涵盖了思想发展脉络和前沿研究问题,同时亦呈现出各个研究领域中遇到的研究难题,指出本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 发展方向和需要突破的重点领域。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学科而发展起来的,与改革重大现实问题有着紧密联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面临着动态发展的复杂环境,要满足多变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学科要丰富自身内涵,实现多学科融合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长远谋划,经典文献研读要在继承中前进、在前进中拓展。经典文献研读的范围不仅包括公共管理学科的经典理论与文献,还可以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经典延伸,从而培养研究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问题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和读书研讨范围可以为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打开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提供重要理论支持。第二,要以多种方式推进文献经典阅读举措的落实。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要通过设置经典文献研读课程,推广以导师组为单位的读书研讨活动,举办文献研读学术论坛,邀请学界名家开展理论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书面简报的方式分享读书笔记与书评等多种方式推动研究生研读经典文献。   参考文献   [1]丁云龙.一个学科、两种传统和三个方法论层面[J].公共管理学报,2006(2):102-103.   [2]胡伟.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战略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06(3):97-99.   [3]何玲华,王哲平.经典原著阅读与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2):38-40.   [4]罗依平,凌常月.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40-43.   [5]徐晓林.读原著,通要籍———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J].公共管理学报,2006(3):99-101.   [6]颜昌武.公共行政学的大问题:回顾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102-107.   [7]何艳玲.公共行政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5.   作者:李云新*刘春芳张文惠
相关阅读
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