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专业提供留学生论文、职称发表论文等各类论文学术咨询服务的论文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百科
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与策略研究
  • 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与策略研究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期刊级别:核心级期刊

  • 国内刊号:CN:22-1232/F

    国际刊号:ISSN:1005-2674

  • 发表周期:月刊

  • 学术咨询 咨询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的麻醉、精神药品处方8 422张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剂科退回的麻醉、精神药品处方进行分析,总结其不合格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结果:本研究发现8 422张处方中药剂科退回84张,不合格率为1.00%(84/8 422);退回处方中不合格原因包括临床诊断不全8.33%(7/84)、处方缺项或书写不规范17.86%(15/84)、患者或取药人信息不全9.52%(8/84)、医生签名签章不规范19.05%(16/84)、药品名不规范13.10%(11/84)、药品剂量规格等不清楚17.86%(15/84)、遴选药品不适宜20.24%(17/84)、用法用量不适宜26.19%(22/84)。结论:目前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应强化管理,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考核与控制,以提高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病区药房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药品管理 策略 麻醉药品主要起到镇痛、镇静作用,精神药品则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这两类药物长期使用存在成瘾风险,故属于特殊管理药品[1]。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质量,国家已经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促进了病区药房特殊药品管理水平的提升[2]。针对该类药品在管理上的特殊性,有必要强化对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的分析,制订持续性的改进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麻醉与精神药品的管理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具的麻醉、精神药品处方8 422张,对不合格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改进策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的麻醉、精神类药品处方8 422张为研究对象。所涉及处方均为本院医师开具并在病区用药。 1.2 方法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药房负责人的指导下分析其中药剂科退回的不合格处方,总结处方不合格原因,并收集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涉及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行政规章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2 结果 2.1 不合格处方情况 本研究发现8 422张处方中药剂科退回84张,不合格率为1.00%(84/8 422)。 2.2 不合格处方原因分布情况 经统计分析发现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处方不合格原因包括:临床诊断不全、处方缺项或书写不规范、患者或取药人信息不全、医生签名签章不规范、药品名不规范、药品剂量规格等不清楚、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超剂量使用,见表1。 表1 不合格处方原因分布情况 注:存在同一张处方两种及以上不合格原因情况。 3 讨论 根据本次对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以及管理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科室基本能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但也暴露了不少特殊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重要性认知不足。特殊药品管理的制度建立后,医务人员由于认知不到位,执行情况不理想。不少病区医务人员由于未接受专项培训,对于麻醉与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知识较为缺乏,加上频繁的轮转、换岗,难以正确理解登记册的内容,容易发生处方少登、漏登的问题,甚至仅存在交接班记录[4]。②处方规范程度不高。由于某些医务人员认知的缺乏,对退回的不合格处方未做到根据规定进行核销,甚至随意丢弃。③用药剂量规定不具体。医师所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部分处方并未注明日常量、一次常量,增加了药师审方、调剂的难度。另外部分处方并未注明在病历中,且缺乏退药记录[5]。④缺乏回收机制。仅使用一次麻醉或精神药品的患者,主动交回剩余药品、空安瓶的积极性不高,如药师强制性让患者交回,则会导致抵制或投诉,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 为了强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针对病区药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制订如下管理措施:①强化法律法规宣传。以业务副院长为首,药剂科牵头,并由医疗、麻醉、护理、药剂、行政等人员参与具体落实,强化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道德的培训,创造良好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氛围。另外在常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重点科室,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强化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危害的宣传,并宣传非法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危害[6]。②建立专用专账制度。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在购买、存储、发放、调剂、使用的过程中,均进行批号管理,强化药品追踪,对已经使用的药品以及补领药品的出入库均进行登记,并进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至最小包装,验收完成后双人签字确认。对专用账册、使用登记账册、日消耗账册分开记录。各个病区应该选择业务能力良好、办事公正、职责固定的主管护士进行特殊药品管理,并做好特殊药品交接制度,确保记录的完整性。③建立完善人性化服务。在管理麻醉、精神药品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特殊疾病患者的身心痛苦,做好对注射剂出诊机制的完善。如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麻醉、精神药品,应在考虑其病情的情况下,减少用药地点的限制,可实行归属地管理的模式,在就近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用药,并协调好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以体现出对特殊疾病患者的关怀。④制订管理细则。对法律法规不明确或存在疑义的条款,由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结合管理要求以及临床经验制订细则,保证细则的科学性、有效性。在用药前,也需要向患者、家属强调回收剩余药品、注射剂空安瓿的意义,并采取收押金的方式,登记患者信息,定期核实回收情况,确保能够实现剩余药品、空安瓿的有效回收。⑤强化药品调配管理。药剂科应指定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在专用窗口进行调剂,并强化处方医师资格、处方内容、诊断与用药情况、用法用量等的审核。考虑各病区麻醉、精神药品用量基数相对固定,故对临床少用、长期不用的药品,应适当减少基数。发药窗口应该预留调配基数,每日结算,做到日清月结,账卡、账物相符。⑥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在药品管理中应强调药品内部流通的过程控制,尤其在重点病区、手术室、麻醉科中,应定期、不定期检查。每季度实施专项检查,配合重点科室不定期抽查,要求麻醉药品能够追溯,无记录认定无行为,改变只看保险柜、警报器、账物是否相符的做法。⑦加强风险评估控制。针对目前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条件疏漏多、工作量大的问题,根据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针对性控制。可建立麻醉药品专库以及专用保险柜,强化防盗与报警装置,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在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强化特殊药品管理,逐渐完善管理细则,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素养,强化考核与风险控制,以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临床用药风险。 【参考文献】 [1] 顾嘉钦,潘雁.手术室药房智能药车管理模式与药箱管理模式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20,29(6):85-87. [2] 吴苏,秦玉娇,支慧,等.麻醉科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实践[J].麻醉安全与质控,2019,3(6):316-319. [3] 万林峰,何岚.PDCA循环推进某院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持续改进[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7):181-184. [4] 陈秀兰.几种干预措施对病房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993-994. [5] 顾娟.某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中国处方药,2018,16(1):36-37. [6] 宋相梅,曲建华,王莉梅,等.运用FMEA法规范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2):153-156. 本文由期刊论文网首发,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知识网。 文章名称: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与策略研究
学术咨询服务